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同性恋为何难以接受

http://www.CRNTT.com   2010-08-11 09:14:06  


 
  ※被传承的道德伦理判断

  同性恋是“反人类生育本能的行为” 
 
  宗教显然不是唯一反对同性恋的因素。在宗教以外,更多的社会成员习惯于从社会伦理和文化传统中寻找指引。比如,虽然佛教和道教都不曾如其他宗教一样明确将同性恋定性为罪恶,但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中,不结婚生育依然不能轻易被容忍。“生育本能说”,是社会伦理中反对同性恋最本质的来源。同性恋背了生育和繁衍的“自然规律”,对家族繁衍的构成潜在威胁。 

  同性恋破坏是性别角色越界,破坏社会组织 
 
  随着时代进步,主流社会对生育繁衍的期待发生变化、“生育本能说”也逐渐走向衰落,但同性恋的地位依然隐晦不明。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都受主流价值观所传导的“刻板印象”所影响。同性恋关系一般被认为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在男女搭配占绝对主流的情况下,其他任何关系几乎都自动被认为是“性别角色越界”的行为。 
 
  西方性伦理学家在解释“恐同者”行为时曾指出,同性恋往往被描述成“造成家庭、社会组织结构瓦解”的罪魁祸首。事实上,无论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都带有“男性至上”的观念,同性关系则是对这种“传统所赋予”的特权的挑战。同性恋者(同时是“性别角色越界者”)则极容易被视为对这一传统模式的威胁,而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出于政治需要的压制

  以政治的名义反同性恋:希特勒曾迫害40万同性恋者 
 
  如今,经历过历史上几次宗教运动洗礼的欧洲,在观念和法律上都对同性恋已相当开放。最早承认同性恋婚姻立法的国家在荷兰,而欧洲也是当今同性恋政治家最活跃的舞台。但就在距今几十年前,政治也曾在这里对同性恋者肆意蹂躏。 
 
  上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开始对国内同性恋发起“大清洗”。当时的党卫军领袖宣称,同性恋导致性别失衡、妨碍血统纯洁,使公民放弃生育的责任等:“这个男人国家,因同性恋问题正在走向自我毁灭。”在此政策之下,从1933到1944年,被判刑的同性恋者达48082人。反同性恋也成为纳粹政治的一个方面,1934年希特勒还曾以此为借口,为与保守力量结盟血洗冲锋队。 
 
  国际主导的反同性恋渐少,法律上不宽容依旧 
 
  当代国际社会,从法律上对同性恋进行刑事定罪、或以政府名义发起对同性恋的歧视已非常少,不少国家都已通过或积极推动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像纳粹德国的极端例子也几乎绝迹,目前只有伊朗、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苏丹和也门等少数国家对同性恋行为判处死刑,而它们都是政教合一或宗教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国家。 
 
  据2009年瑞典Södertörn大学的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依然有约80个国家将同性恋行为定义为非法。在对待同性恋相对宽容的中国,同性恋行为早在1740年代就被划出法律规范范围,但“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重新成为一个“罪名”;在1997年新刑法颁布前,“流氓罪”也常成为一些地方惩办同性恋者的工具。实际上,法律的本职并非对行为的好与坏作道德判断。而从法律上对同性恋行为作出规定——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则不可避免地对社会成员的判断造成障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