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如何迎接“世界第二”的挑战 | |
http://www.CRNTT.com 2010-08-04 09:18:15 |
中国青年报:中国“老二”只具象征意义 作者:邓聿文 2010年08月04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一番“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言辞,引发媒体关注。曾几何时,“超英赶美”是多少国人的梦想。尽管易纲没有说明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但按照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速,普遍预估应该是今年上半年。 去年中国与日本的GDP差距只有区区800亿美元,按照中国今年上半年10.3%的经济增速,再考虑到6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约1%的升值,尽管日本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还未出炉,但根据其一季度4.9%的年率增速,即使日元对美元的升值要远大于人民币,以美元计算的GDP,中国在二季度超日本也是板上钉钉。 对于中国经济的“坐二望一”,无须奇怪,也不必妄自菲薄。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30多年的改革,由于我们实行了市场经济,更深地融入世界,充分运用全球的市场、资源、技术和智力,致使经济增速年均接近10%,这样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世所罕见,使得中国在近几年里陆续超越传统七大工业国中的其他国家,并于今年上半年终于赶上日本。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就是赶超美国也不是难题。事实上,中国去年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工业总产值,都已超过美国。 但是,对于这个全球经济“老二”,我们亦不能过于自大,沾沾自喜。远在19世纪,中国的GDP就占到当时世界的20%多,有如当今的美国一样。然而,中国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民并未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无论收入还是权益,都普遍贫困。今天我们重又坐上100多年前失去的“数一数二”的“交椅”,但在贫富分化、权利的贫困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首先,“老二”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亟待转型。在旧有的增长模式下,我们不但透支了中国的环境和资源,而且也过度透支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和权益资本。迄今为止的发展,我们走的基本是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一种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和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相当远。 其次,我们的人均GDP比日本还差一大截,还有繁重的脱贫任务需要完成。日本在经济起飞后,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使得自身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即使经过长达10多年的经济萧条,到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达42480美元。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后,只相当于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显。另外,中国的脱贫任务依然沉重。按照联合国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即便按照中国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衡量,仅农村地区还有4000多万的人口未能脱贫。 第三,我们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还刚刚破题。除了收入不高和贫困外,在国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我们也很落后。可以说,无论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城市化等各方面,我们的水平都很低。由此也反映出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我们也没有与“老二”地位相匹配的在全世界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尴尬的是,我们的多数产品和服务位于产业链的低端,没有产生出世界级的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日本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像丰田这样的有竞争力和影响的世界品牌。一个没有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充其量只是模仿,而模仿不可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还有其他问题,就不一一列举和分析。总之,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创新能力弱,权益和福利低水平等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此,我们应有自知之明。充其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表明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远非经济强国,因此,它只具有象征意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