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全口径财政收入超10万亿说明什么 | |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8:04:12 |
计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中各种收入来源的比重也反映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以及社保缴费收入的比重在1998~2009年间大约上涨了4~5个百分点,且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最快,在1998年至2009年之间大约上涨10个百分点。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比重波动也较大,2003年、2004年达到14%,2005年、2006年有所下跌,2007年达到高峰15%,但2008年又跌回到11%。 如果将全口径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类,则可看到税收收入的比重在12年间相对稳定,大约在55%左右。如果将全口径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和地方收入,也可看到中央收入的比重在这12年间相对稳定,但2003年之后有一定的下降,2009年为35%。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社会上一直关心中国税收的高速增长问题,但事实上非税收入来源也在高速增长,两者共同导致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攀高。非税收入来源中,较为突出的是土地出让金和社保缴费收入。 在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成方面,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中央主要靠税收收入的增长,而地方则主要靠以土地收入为主体的非税收入的增长,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央和地方收入的相对比重较为稳定。 以历史资料来看,土地出让金的波动是影响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因素。如果假定土地出让金不发生剧烈波动,按照目前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可以预计未来其占GDP的比重难以低于30%。 规模高还是低? 文章分析,这样的财政收入规模是高还是低? 强调财政收入是负担的人,可能会通过国际比较,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30%以上的财政收入规模过高了,应大幅压缩,需要压缩财政收入规模以提高居民收入。但评价财政收入规模是否恰当,又不能脱离政府应承担职能的视角。说到底,财政收入规模究竟多少合适,难有绝对标准,需要结合现实国情从支出合理性与收入合理性两个角度来观察。 基于2008年全口径财政支出数据(未包含债务资金)进行的估算来看,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福利性支出的比重近35%;交通运输、城乡基础设施、农业等产业方面的城乡建设与经济事务支出的比重近40%。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完全相反,民生福利性支出的比重一般超过60%,高者超过70%,而城乡建设与经济事务方面的支出比重一般在10%左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