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风电:受热捧的亏本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1:42:49  


新能源过剩,谁之过?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讯/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近日点名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项目为“典型的形象工程”。由于该表述出现在两会期间的湖北代表团讨论会场,因此迅速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影响迅速扩张。一语激起千层浪,日前在当地投资的央企相关负责人纷纷向媒体表示,他们对上述指责感到“冤枉和不理解”。中国风电产业究竟是何境况呢?网易《另一面》今日登载评论文章“中国风电:受热捧的‘亏本’生意”,其内容如下:

  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批评中国风电产能过剩,并点名批评甘肃酒泉所建的千万千瓦级电站,而酒泉当地官员近日通过媒体驳斥了这一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风电产能的确存在过剩,官方亦予以承认。

  不过风电产业最蹊跷的现象在于:这个配套电网至今不完善、大量设备闲置、上网价格被压低的产业,是如何一再吸引大型央企、地方政府挤破脑袋也要进入的? 
 
    ★政策信号: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2003年前,风电发展缓慢
 
  一个人装修房子,当卫生间的所有卫浴设备都安好后,却突然发现没有打通下水道。风电产业就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大量风电场建成后,却苦于找不到接入电网,产出无法送到用户手中。这种尴尬显然不是无知与疏忽大意能解释的。 
 
  实际上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都还处于平缓状态。1985年,我国开始相续引进丹麦、德国等国家的风电设备,但只是小范围试点。1995年,原电力工业部曾提出2000年风电装机量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但2004年却只完成了76.4万千瓦。可仅一年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26万千瓦,4年后突破894万千瓦。而如今内蒙、甘肃等省的胃口已经奔向千万千瓦去了,甚至连云南这样不具备风能优势的省份也上马项目。 
 
  04年前后,政策刺激下疯狂上马 
 
  2004年前后是中国风电产业的转折时刻,相续有政策利好释出。在“十一五”的风能指标计划中,国家计划推出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而发改委亦打破特许,下放了5万千瓦级以下项目的审批权,这实际上给地方开了一个口子,很多地方政府将风电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小于5万千瓦的项目,以此逃避审查。据报道,内蒙古一地方政府就将一片40万千瓦的风电场,拆分成8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核准给同一家公司开发。 
 
  地方热衷风电项目最重要的原因,是2006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其中对风电项目的扶持多少有过头的嫌疑,该法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这种扭曲价格的政策行为,给予了风电投资者们极强的信心。产多少卖多少,这是天下最大的好事。 
 
  虽然亏损,但仍趋之若鹜 
 
  风电突然“发力”始于200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这部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给风力发电产业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各大公司像跑马圈地,一窝蜂地上,争项目、争设备。趋之如骛的投资者在招标时亮出“跳楼价”,使很多风电项目仍处于亏损状态。 
 
  风电产业政策有着极强的计划色彩,这使得国内不少风电厂距离电网都有数百公里的距离,管道建设需要费用。高额的输电成本和低廉的买电国家定价,电网巨头们对此自然没兴趣,因而政策优惠就很难落实到风电企业上。 
 
  根据2009年电监会《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多数项目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远低于设计值,但这仍未能阻止风电热。据悉,山东鲁能、三峡等大型国企都有意将风电作为未来重要业务。而内蒙古更制定了2010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有意思的是中央对内蒙的规划才100万千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