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宏观经济年报提醒支持政策该提早退出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09:02:13  


 
  文章指出,也应看到,尽管2009年全年宏观指标较为理想,但月度和环比数据发出了很多令人不安的信号。

  2009年12月份的CPI和PPI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从绝对值上看,物价涨幅仍处在2%的安全线以下,但上涨速度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2009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尽管有上年基数较低的因素,但这一增长率显然已达到国民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这意味着经济运行有向过热区间运行的风险。此外,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出现了明显上涨,这也是主要经济体未有的现象。此外,部分行业出现相当规模的过剩产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剩的产能主要不是经济下滑造成既有产能的开工不足,而是在这一轮大规模投资计划实施中最新形成的。

  产生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货币信贷环境以及项目审批过于宽松,这样的政策导向不利于资源向有竞争力的领域配置,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运行也是不必要的。经济运行的正常化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常化。这意味着一年多来可以用过于宽松来定义的宏观政策需要进入退出周期。鉴于中国经济周期领先西方主要经济体,政策退出也就应该走在前面。实际上,不少国家早已陆续展开政策退出了。

  未来一段时间里,可以预计,还会出台一些收紧性政策,预计政策退出策略将具有提前、渐进式特征。政策面甚至在2009年8月就提出了货币政策要进行动态优化的主张,当然直到最近一个月才开始真正体现到政策上。目前中国正在从四个方面退出宽松政策:一是通过多种手段控制信贷增速尤其是一季度的信贷增速;二是抑制房地产领域的过热和过度投机;三是增加股市扩容,控制股市膨胀;四是加强与公众沟通,管理好通胀预期。

  这些政策并不是孤立的,应该是政策面取得共识的结果;同时也不能认为这些紧缩是一次性的,而应该认识到这是紧缩的开始。

  文章称,中国经济已早于预期开始收紧,这在短期内会对市场带来显着影响,通常政策出现拐点时其效应总会被放大;但就长期而言,温和而持续的政策调整,有助于维持经济在更好的区间里运行。

  宽松政策的退出也是有选择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而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则会保持扩张态势。这个政策组合有助于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和通胀形势过快恶化。2010年的投资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甚至有增无减。

  从内外平衡的角度,2009年的宏观经济看上去更加平衡了,外需下降的同时,内需强劲增长,但消费仍处于支配性地位。200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超过16%,是历史较高水平,但相比30%的固定投资增长率,消费增长仍处于相对劣势。此外,从投资主体看,中央项目增加较快,但地方政府充当了排头兵,地方项目投资增长达32%。相比之下,民间投资增速较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