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大教授:经济去国家化势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1-24 08:25:37  


巨额政府投资可能促中国经济反转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讯/“回首三十年的改革,蓦然发现,一项没有完成的重大改革是经济的去国家化。在改革开始的头二十多年里,狂飙突进的改革遮蔽了这个问题;现在,这些改革尘埃落定,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在中国经济出现重大结构性失衡的当口,是我们把经济的去国家化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其近日发表的文章“经济去国家化势在必行”中如是说。文章内容如下:

  自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大成果是缩小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然而,过去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大有回潮之势。据《中国改革》杂志2010年1、2期合刊发表的署名文章统计,至2009年6月,各级政府共建立了8221个政府融资平台,占用贷款余额5.56万亿元,占2009年全部贷款的50%以上。

  对于一些人来说,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是无害的,而且是有利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似乎支持了他们的观点。2009年我国GDP的增速超过8%,而计算表明,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贡献至少为3.25个百分点。相比发达国家,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成就背后的故事,我们也许就不会那么乐观了。大量经济刺激投资由政府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见效快;但它的坏处也不容忽视,时间越长,坏处将越明显。

  在短期内,大量政府投资有两个坏处。其一是挤出民间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本来就不愿意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有了政府这个大客户,就更不愿意了。尽管政府投资的一部分会转化为对民营企业产品的需求,但这不足以弥补民营企业在资金源头上的劣势。 其二是增加了坏账风险。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政府花费了巨大的财力才消化了大部分前期积累的银行坏账,把四大国有银行从重负之中解救出来。这一轮的政府投资,恐怕又会产生大量的坏账。尽管以中国经济今天的体量,这些坏账不会像1990年代末那样扎眼,但是,大部分坏账最终还是要让老百姓买单的,我们因此不能不警惕。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