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香港教育 不应屈从功利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09-07-22 11:56:30  


香港教育市场需要深刻反思
  中评社香港7月22日讯/“香港教育尽管推行改革多年初见成效,但其长期存在的毛病仍未根除。德育相当薄弱,考试(包括各种评核)继续主导教育,教育屈从于功利与实用的需要。师生在教与学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十分沉重,这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落实造成严重的障碍。第一组别的学校由于学生学业较佳,本来有利于贯彻这个方针,可惜仍有不少只重视智育,学生未能全面发展。究竟全人教育能否推行,人们难免有此一问。”资深教育工作者桂松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优质教育能推行吗?”,对此表示担忧。文章内容如下:

  十年前,教统局(现改称教育局)提倡优质教育,并为此特设达五十亿元的优质教育基金,颇受学校欢迎。然而,能真正贯彻德智体群美五育者,并不多见。 

            教育不应屈从功利主义 

  笔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任教的一所私立中文中学,确实贯彻了全人教育,培育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优良人材。 

  那个时候,学校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师生工友一家亲,校园生活多姿多采,令人神往。老师们敬业乐业,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习以为常。课余又接触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蔚然成风。挑灯夜战,或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或家庭访问,尽管辛劳,也心甘情愿。眼见学生茁壮成长,学校一片兴旺,自是欣慰,干劲也就更大了。教师还成立了教工会,为教师安排多种文娱康乐活动,对身体健康较差或经济困难较大的教工予以帮助,全体教工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 

  由于德育突出,校风纯正,学生既向学又注意品德修养,还喜爱课外集体活动,不少品学兼优,许多成为体艺能手。校内一年一度的朗诵节、音乐节,使校园充满文化色彩。同学们支持集体,乐于服务。不少参加了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成为课外活动组的骨干,锻炼了工作能力。 

  当年办学的物质条件远逊于今天,教师的薪金也只有官、津学校的三分之一。但是人的精神状态旺健。以“学生为本,作育英材”的共同理念,使上下之间、同辈之间、师生之间坦诚相处,互助友爱、达致教学相长的目标。 

  这样的办学无疑是成功的。实践证明,推行优质教育,主要须有下列的基本条件:(一)学校管理层坚定不移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尤其须突出,并以德育促智育;(二)教师要关爱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三)上下同心同德、形成强而有力的教育队伍;(四)培育健康、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务使学校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三为一体的大家庭;(五)学校要开放,视野须广阔,重视国民教育,关注社会问题;(六)切实为师生的教与学减压,摒除考试对教育的束缚。 

  今天办学的背景不同,物质条件比过去几十年自然优越得多。但竞争较为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亦起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时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推行优质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今昔有别,只要继续过去优质的办学传统,汲取过去那些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便能将教育事业推上更高的台阶。既然几十年前已能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今天更有理由发扬光大。今秋开始实行的“三三四”新学制为此提供了制度和课程上的保证,不过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对正确教育理念的坚持。若没有后者,优质教育难扩展,更遑论教育质素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