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提振内需 要从帮中小企业做起 | |
http://www.CRNTT.com 2009-06-18 11:18:57 |
一、前言 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台湾出口大幅衰退,失业人口持续攀升,“行政院”各部会也提出了相当多的有力措施作为因应,例如:四年五千亿扩大公共建设、减税、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发行消费券、央行降息、新郑和计划、三挺政策等。然而其中的“三挺政策”仍需再接再厉,特别是在“银行挺企业”这一部份,因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但没有放款,反而紧缩。 根据“金管会”最新公布的资料,今年4月底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余额为2.99兆元,创下近17个月新低,也是近16个月首度跌破3兆元。其中,减少中小企业放款最严重者,首推五家外国银行:花旗、汇丰、渣打、星展与荷银。而本国银行部分,包括:台新、大众和联邦等民营银行都明显缩减中小企业放款额度,以致于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这对于提振民间投资、刺激内需、增加就业非常不利。 二、政府的措施 台湾中小企业数量庞大(2008年统计约有123万家,占整体企业家数之97.64%,就业人数约79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76.58%),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提供就业机会上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在这波金融海啸中,希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而由于去年十一月中小企业处制订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扩大保证措施”实施的成效不彰,故有后来五月的新措施,将信保基金额度由往年的50亿扩大为60亿元,并扩大多项保证措施,包括:提高授权额度到2,000万元、提高每一企业保证总额度至1.2亿元、提高保证成数最高达9成及加速送保案件代位清偿等,以协助企业渡过此波景气低迷期。 三、问题所在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难题。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会计制度不完备及财务结构不佳等特性,加上银行对其放款成本高且风险大,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先天上就处于弱势。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贷款。例如中小企业每家借款的金额较少,金融机构放款的成本变得较高,而较不愿放款,或较不愿积极征信却把中小企业放款当成风险较高。因此只要有良好的信用保证制度,就可以同时降低金融事业的风险及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而协助中小企业的发展。 虽然政府祭出多项对中小企业的利多措施,但是成效不彰。依据“金管会”去年6月发布鼓励本国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方案,目标是今年底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余额必须增加3,000亿元。可是,去年7月以来,银行不仅没有增加对中小企业放款,还紧缩贷款达1,700亿元。相较于今年三月,今年四月份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257亿元。这也是为什么“行政院”在五月紧急修改办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由来。但是,新办法中,提高保证成数到“最高9成”是否就能让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放款,则不无疑问。 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缩减对中小企业的放款?根据当事人银行公会的解释,各国在金融海啸后都推出对中小企业“紧急保证制度”,美国中小企业局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成数从七成五提高到九成,实施到今年底;日本对中小企业的保证则是100%,实施时间从去年10月到明年4月;新加坡今年2月推出“特殊风险分摊计划”,中小企业保证成数从八成到九成,换句话说,政府提供了高额的信用担保,以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 反观台湾,“行政院”虽然在上个月宣布扩大企业融资信用保证,将中小企业信保基金保证成数从八成提高到九成,但“行政院”的新方案是“最高九成”,实际上信保基金审查时平均只给六成六的保证成数,最近虽然提高,但平均保证成数也仅有七成。而从实际情形来看,4月底中小企业放款逾放比为2.81%,是“金管会”去年7月统计中小企业放款逾放比以来的新高,更较银行整体逾放比1.63%高出许多,显示银行中小企业放款品质有恶化的现象。故,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平均只有七成,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放款逾放比又有逐渐恶化的情形,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款意愿不高。 四、建议 目前,金融海啸还没远离,台湾经济仍处于低迷阶段,政府如真的要提振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帮助中小企业,政府只能承担起银行不愿承担的风险,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的成数。虽然信用保证成数最高可达九成,但是,政府为德不卒,实际上审查之后平均只有七成,因此,政策成效不彰。如果,“金管会”没有忘记她去年订下的目标:今年底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余额必须增加3,000亿元,那么,如今可行而简易的作法,就是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成数一律改为百分之百(当然有一定的时限,端视台湾经济复苏的程度),而不是最高九成。如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必然大大宽松,而一旦中小企业取得融资容易,对于台湾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政府宜尽早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