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石之瑜:谁打赢了内战?

http://www.CRNTT.com   2009-06-17 16:30:51  


中华文化对两岸关系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中评社香港6月17日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登出文章“谁打赢了内战?”作者指出:“识正书简反映的,就是一种能对中国大陆文化发展指指点点的愿望,透过指指点点,人们重新与内战的胜家交往时,不感觉到自卑。只是对于打赢内战的一方而言,这样的指指点点无关宏旨,与其说是骚扰,不如说是撒娇。”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媒体热烈探讨马英九日前提出识正书简的主张,亦即日常书写可用简体字,但印刷应该采用正体字。这虽然主要是针对大陆提的,因为台湾民间早就是如此,但仍然引起台独的恐慌,以为马英九又在对付台独。

  其实不是。马英九心里要处理的,是内战败北的国民党如何面对北京的心理障碍。

  他一贯站在老国民党的历史脉络里,想从各种方面重建国民党面对共产党的平等姿态。对在1949年中国内战中败北的国民党而言,恢复国民党的历史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恢复国民党历史尊严 

  现今东南亚仍有许多中山先生时代草创的组织与报刊,他们在欣见中国崛起之余,总是不忘对中山先生与国民党缅怀一番,马英九与他们的心态有雷同之处。

  这是什么心态呢?隐然就是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1949年的内战的结果引导开来,改用更长远的历史角度,宣告中华文化复兴是比马克思主义更悠久的历史趋势,也是内生于中华文化的既有定律。

  换言之,内战造成的心里创伤,幷没有随着历史的开展就得到完全纾解,如何在文化上与意识形态上重新取得制高点,是战败一方仍然念兹在兹的事业。

  中共对这样的结果要负若干责任。倘若北京能效法美国内战后林肯总统以降的历任做法,将战败的南方看成与北方平等的历史参与者,他们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共同获得后人追思,既然大家一样对历史负责,则胜负之分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信仰危机,接着是文化热与市场化,一路延伸竟形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崭新气氛,幷开始重视软实力的经营,终至京奥开幕的高潮,其间为配合对台统战,便采取对国民党的抗日功过重新评价等等,均给予国民党藉机重新主张自己的信心。

  马英九自始对于国民党与共产党重逢的姿态与身份非常敏感,早期他借重的是反共,后来谈的是“中华民国宪法”,两者都将共产党在认识论上置于某种对象的地位,这样战败的一方重建了自己的主体性。

  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化解,这种对抗为主的认识论不敷使用,由于不能再把共产党当成某种法律边缘或政治改造的对象,这时文化论述就显得重要,于是必须站在某种内在的位置,来争取国民党面对共产党的地位。

  马英九自就任起就开始以中华民族取代中国人或中国作为叙事的起点,这大大松懈了北京反台独的神经。他进而试图在文化上高屋建瓴,则所谓识正书简就是极其合理的一个切入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