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的新一轮军事战略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7:13:54  


 
  美国正式决定从伊拉克撤出,也标志着自“冷战”结束后在美国政界军界崛起的“新保守主义”及其实践的失败。

  新保守主义为美国和西方在“冷战”中不战而胜的结果而冲昏头脑,又有大约10年西方经济高速增长的实力为后盾,便狂热地认为美国可以对传统非西方国家使用武力强行推进“多米诺骨牌”式的系列民主化变革。 

  而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朝鲜、越南、索马里还是伊拉克或阿富汗,只要美国试图深入腹地,实施军事干涉或占领,这仗往往就变得代价巨大,而且最终还打不赢。

  这一切与二战时候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反侵略战争和战后民主改造,确实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和路径。

  相反,以美国的军事实力和能力,对高科技外科手术式联合精确打击行动,以海空天军为主要突击力量,并投入一定地面部队的有限行动,取胜的把握就比较大,这些都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任总统期间实施的系列军事行动中得以证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饱尝苦头之后,伊拉克及阿富汗可能成为美国“改朝换代对外战争范式”的绝响。从现在开始,美国对伊朗和北朝鲜等国会更多采取综合解决办法,即使动武,估计也将采取远程非接触打击等手段,而不会再从地面冒进纠缠。

重新评估对手和假想敌

  美国在中东和中亚的最终策略,应是建立永久基地,保持有效的军事存在和威慑,这样既可以堵住阿拉伯极端势力坐大的死角空间,又可以同时牵制中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后院,为西方赢得地缘战略的主动。

  美军内部目前似乎在重新评估战争对手和假想敌。一般来说,美国倾向把目标瞄准向三种类型:恐怖组织活动;极权国家如伊朗,北朝鲜等;大国竞争对手如俄罗斯和中国。

目前的难处是,应对以上三类情形,要求美军拥有迥然不同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作战配置,美国为此很有些无所适从。
  而本届奥巴马政府认为恐怖活动走向式微,应该外交接近传统敌对国家,对中俄等大国要以全球和区域合作为主,美军的角色因此将更加倾向于防御和协调。 

  同时,美国的伊拉克经历及此次国际经济危机,都再次提醒我们,竞争的取胜之道有两种:一种靠先进;一种靠少犯错(或用中国的时髦表达,就叫“不折腾”),缺一不可。

  这两大因素也将决定美国军事力量的未来演变和定位。

 (作者伟达在美国从事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