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现场:学者析台当局“去中国化”恶果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4:57  


中华文化复兴在理党主席梁筱娟。(中评社 兰忠伟摄)
 
  佛光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少数民族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东秋指出,对于人类来说,“文化”,是无法割舍的根,“族群语言”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主要保护资产,近百年来台湾原住民各族族语及文化快速且全面的流失,严重威胁了族群的存在性。他认为:“要改变台湾原住民族的结构,必须恢复传统原住民族人原有的质量,贡献己力于台湾之美的展现”,语言文字化有助于其创新能力来突破当下的困境与危机,让不同族群皆能够深切体验“千锤百炼”的原住民族语言文化内涵。

  黄东秋表示,多族群是台湾社会重要的资产,代表着多语言、多文化、多智慧,是文明社会的象征。这些无价资产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居民共同享有的,因此保存并发扬资产的多样化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新北市永和区少数民族协进会理事长杨宗誫说到,自70年代末开始,由于经济与政治的拉力,同时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都市包括:北部核心城市、中部台中、南部高雄等主要发达地区,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与服务人力,使许多台湾少数民族离开传统部落居住地,迁移到大城市中发展,自此,已有三代甚至四代人长期居住城市发展,在前两代的迁徙甚至户口纪录是不完整的,因为多数的户籍仍设在原乡,代表着落地深耕的不确定性,这种比例超过50%,直到家族完整迁徙甚至在都会区成立新的家庭,第三代与第四代才有完整的都会设籍,在90年代末开始争取了相应的族人的福利,1996始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都会的族人慢慢开始接触都会生活政务条件争取,先前以仿效汉族同胞与大陆城市间的同乡会模式,比如宁波同乡会等,建立旅北等概念的、族群分呈的联谊组织,有以部落、以村区、以县等型态为题,率先运作的以阿美族人及东部的村落为多,在旅北同乡会成立后,各大城市地区也开始凝聚组成城市形态组织,也就是目前的城市区域形态的原住民族协进会。
  
  从原本的少数管理,变成重点的少数发展规划与关注,随着逐步的劳动力入驻转变成家庭落地,甚至是与都会群体融合和竞争,台湾少数民族变成都会人口的新成分,原本同化于汉族社会中的民族血液,又因为社会的变化迁移回来,新的居民,有新的课题。

  杨宗誫表示,大陆开放民族工作已经30年的经验,但对于原乡与都会的差距了解甚少,部落的课题不是只有原乡的发展缓慢,庞大的群体已经进入都会落地,根据数据目前的都市原住民人口已经超过总体人口50%,以最大的桃园为例,占全国都市原住民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阿美族3万3千人最多,其次是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桃园原住民族政策除关心复兴区8千多名原住民外,依比例更重视都会区原住民族发展特色。

  他认为,当下两岸交流频繁,民族课题的观点除了以原乡角度,更应该深度探讨都会族人的想法,并以都会青年为交流桥梁,进行资源整合与有效就学就业的互动,让都会备受压力的青年有一个新的前进思路,受较高教育资源的都会青年更符合大陆发展迅速的脚步,关注都会成长,就是关注部落发展思维的顶层菁英,也是未来政策支撑的规划团体,望都会原住民的各项发展可以稳定蓬勃,为两岸民族事业建立友好桥梁,新一代的都会居民也可以享受到两岸协作的优惠与幸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