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吴敦义的两岸观与“拒统说”

http://www.CRNTT.com   2017-07-12 00:06:28  


 
  吴敦义的“两岸观”

  “两岸观”是指一个人对当代两岸关系的基本看法,具体而言,是指两岸关系的民族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和其他属性。民族属性是界定两岸人是否是中国人,是否为中华民族;政治属性是确定两岸的一中原则和两岸当前的政治关系及长期的政治目标;文化属性讨论两岸文化是否同为中华文化;其他属性包括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关系。其中民族属性、政治属性是最基础的,吴敦义的“两岸观”也就是要回答他对当代两岸关系的基本看法,按如今可以找到的资料来看,有两件文本,一是吴敦义在2009年任“行政院长”时曾改填毛泽东《沁园春》③,阐述了自己对两岸问题的看法。而且直到这次他在竞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中,还在引用,足见他的“两岸观”并没有改变。二是他在当选主席之后,给习近平贺电的覆电。

  先说他的半阙《沁园春》,词曰“两岸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唯反攻大陆,已成历史,解放台湾,又显霸道。一国两制,或统或独,都为台海掀波涛。俱往矣,数当前明路,和平最好。”其实吴只填了下半阙,从文采角度来看,客观而评只是相当一般练习之作;然而从政治心理的角度来看,则充分表现了其内在对两岸关系的看法:首先是吴的作品只填了“沁园春”词牌的后半阙,这显然不是作者不知道,整首词分为两段,前半阙不填,为什么?其实他的第一句已经说明,“两岸如此多娇”。什么是“两岸如此多娇”?在作者心里所说“多娇”,应该指“两岸关系太复杂”,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当今的两岸关系源自国共两党的内战,以及后来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如果吴必须填前半阙,则这段历史必然是、也必须是一段铺垫,否则“多娇”如何出现?同时假如循历史惯例,细数两岸历史,则“无数英雄”也好,“一国两制”、“统、独”也好,如今俱在,并未俱往。这就不免指点古今,臧否人物,这就影响自己的政治安排,同时暴露自己内在统独的明确立场。以吴这种“不粘锅”的性格,当然是能避则避,所以吴的“沁园春”就舍历史就现实。

  其次,吴虽谨慎不粘锅,不得罪人,但他按毛泽东的套路填词,依然不免流露内心对两岸“无数英雄”的数落。而毛是以古况今,不涉当代是非,但又巧妙地自况;吴的“沁园春”无此文采,亦欠功力,只能直书其事:反攻大陆、解放台湾、一国两制、或统或独,从代表人物来看,不外就是蒋介石、蒋经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当代两岸领导人,在吴看来,要不是“俱往矣”,就是只会“掀波涛”,所以自然的结论就是主张和平者最好。当然吴的说法也是十分表现其性格,十分取巧的说法。上述的政策选顶中,其实都没有排斥和平,“反攻大陆”可以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也可以是“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解放台湾”也有和平手段,一国两制更是直指和平,或统或独也没有主张不和平,最近不是绿营政客还大喊“亲中爱台”吗?那么吴的“和平”之说不也可以与之相通吗?所以又可以说吴一个人也没有得罪。但是吴在这里是采用“移步幻影”的手段,将他人的目的论与个人的过程论作对比,上述的反攻大陆、解放台湾、一国两制、或统或独其实都是直指政治目的,对完成目的的方法、手段,并不涉及。而吴的和平只有手段,不谈目的,因为涉及目的,他自己也就变成“掀波涛”的人。所以我们从现阶段来看,吴只是第二个马英九,只顾己方现实,不顾中华民族愿景的“两岸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