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两会专访:毛艳华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7-03-12 00:41:15  


 
  第一,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要让商品、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在大湾区和城市群中有序地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CEPA框架下广东应继续“先行先试”,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等平台的作用,推动粤港澳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我认为,大方面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把香港贸易、航运、金融和专业服务等优势产业与珠三角的制造业对接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更小的层面要考虑高端生产性服务在香港、广州、深圳和澳门等主要城市的功能布局问题,更好地形成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第三,做好优质生活圈的规划。包括城市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解决好跨境基础设施的通关便捷问题,形成网络化,真正实现“一小时生活圈”。还要重视大湾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合作解决跨境和跨界的染污防治问题。

  第四,建立起城市群规划的协调机制。一直以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和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在推动粤港澳区域合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应成立国家层面的部际联席会议,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协调重大区域合作问题。还应成立城市群层面的规划委员会,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及地位,推进城市间的分工合作。

  第五,培育利益共享的理念。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必然会涉及到利益共享、分配和补偿等问题,因此,粤港澳三地要形成区域合作共识,培育利益共享理念,要建立区域合作的补偿机制、分配机制,解决区域利益分配协调问题。

  毛艶华,现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海上丝绸之路与粤港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和港澳珠三角经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