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张效民语中评:日本援非,中方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3:42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效民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张爽 摄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 互利共赢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着60多年的历史,可以从1956年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算起。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通过新闻记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基本原则,其中强调:“中国政府一贯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

  张效民指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就和非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时主要是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很多非洲国家开展独立解放运动,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对非洲提供了很多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精神上的和道义上的支援。“援助的政治功能比较明显一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有26票来自非洲国家。”

  他强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也在进行调整。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对外政策要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也更注重援助的互利性。但始终不变的,是中非合作要遵循的原则: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互鉴”。

  国内对中国的援非与合作长期存在着一些质疑和不解的声音。其中比较主流的,是对国家用这么多人力物力援非感到不解:为什么在国内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例如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等等),大力援助非洲?张效民认为,这样的质疑源于大家未了解到援非的好处:“甚至有一些高层次的人,也会对国际援助有一些看法。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学者)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要思考如何让国内的民众更加了解、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外援助的工作。”

  张效民指出,政治上的好处首先体现在可以获得非洲国家的认可和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的支持。他强调,目前来说,我们依然需要非洲国家在国际议题上和我们保持相近或者相同的立场,支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做法。

  其次,经济上,良好的中非关系也能催生出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放在双边合作的背景下的。一方面,对非洲来说,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的改善。例如,中国对非洲的铁路援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就极大地促进非洲运输能力提高。截至2015年9月,中国在非洲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5675公里。中国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口到内罗毕,虽然里程并不长,但每年的运输能力可以达到2500万吨。另一方面,中非合作也有助于中国在非洲建立和开发市场。对非援建铁路也可带动国内铁路设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设备的出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