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宝蓉:未来两岸青年交流该如何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6-09-14 00:11:12  


 
  台湾青年经常会去关心政治结构的变迁,政府政策等公共领域,期盼着台湾社会会有更好的变革和创新。张宝蓉说,他们也更加关心自然和环境,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自愿投身到公益环保等活动中来,通过公共参与为社会做贡献。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倾向于一种保守的现实主义,存在着明显的求稳怕变心理,“小确幸”成为青年个体最主要的生活诉求。

  其次,张宝蓉还认为,自由与民主成为当代台湾青年的主流价值观。
她说,通过一、二十年来台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民主实践的多重影响,当代台湾青年从小就对“民主的价值”、“民主的知识”、“民主的技能”、“民主的历史”以及“何谓自由”等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藉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2000年以后的台湾学校教育社会科教科书基本会围绕若干核心公民价值和政治价值即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的论述,使学生养成“我是公民”的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对台湾公民社会与自身民主发展的自豪感。张宝蓉说,在学习过程中台湾青年学生也认识到民主政治的运作,离不开政府组织与社会民众的通力合作,因此,从小就知道政府组织的职权与服务内容,并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体验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民主公民。“民主与自由已经成为当下台湾青年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

  张宝蓉认为,台湾学校教育在向青年学生传递民主、选举等概念时,有意彰显台湾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刻意贬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譬如2010年翰林版社会科教科书在论述“政体”概念时,以比较、曲解、夸大之词言及:“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权力来自于人民,并受到民意的监督,称为民主政体,如我国、美国;国家的统治权若是掌握在一人或少数人手中,不受民意的监督,称为独裁政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朝鲜人民共和国。”

  张宝蓉说,现在很多台湾青年虽然对大陆的经济发展比较认同,但对大陆的“专制”和“威权”却始终耿耿于怀。尤其是当台湾青年的这种所谓的自由、民主意识被某些政党政治所裹挟,即当“自由意志”、“民主化”与“台湾主体意识”暧昧遇合时,便成为了台湾青年出现“反权威”、“反体制”、“反中”、“仇中”、“恐中”思维的思想根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