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供给侧改革重点是推动要素效率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6-04-04 08:28:10  


 
  一是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改变忽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偏重高学历教育的失衡现状,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工作,以及注重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合未来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之外,还要实现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二是通过健全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运作中的 “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的一致性和排他性规则”,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三是通过社会、养老等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第五,全面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打造良好的要素环境。从未来的政策着力点看:一是大幅提升生产服务性要素的供给能力。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通过外部进口先进的生产者服务来满足国内不断上升的高端生产性服务要素需求,增强信息、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大幅提升服务消费的比重,促进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三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比重从1985年的12.8%上升到2013年的34.1%。估计到2020年这个支出占比有可能提高到40%—45%,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大头。三是大幅增加对服务类公共产品投资。建立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通过PPP等形式,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信息等领域的社会投资。四是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着力打破服务业领域垄断。破除推动服务业的行政垄断,推动监管制度创新,加快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同时,要加大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投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生态恶化仍是制约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对生态资源环境的投资。应加快天然林保护区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的绿色投资,实现向低碳、资源有效利用的绿色经济转型;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大型水电站、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加快沿海省份核电的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工程。

  最后,立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全面提升中国产业价值链。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将是价值链上的竞争,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工业4.0”浪潮,以及国内传统比较优势流失等多种挑战,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产业结构和价值链全面升级。

  一是应加大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促进价值链全面升级。中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而高端制造业产品则严重供给不足,装备制造、船舶、汽车、钢铁、建材、石化等九大主体制造业均是如此,这就构成未来的巨大投资空间和增长空间。所以,要把制造业发展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业创新研发的投资强度。

  二是重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增强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控制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要提升对全球资源和经济的控制力,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就必须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发展和延长国内价值链。政府除了财税、金融、贸易便利化政策支持之外,应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场设立相应的贸易促进机构,为企业搭建国际贸易网络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三是着力增强零部件以及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进口大国之一。在最大限度促进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加强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生产质量和工艺,走出中国核心零部件过分依赖国外的困境,突破“为出口而进口”的被动贸易模式。

  四是必须牢固确立“制造立国”理念和政策导向。倡导“工匠精神”,把活儿做精、做细,提高附加价值比重,促进产业内分工发展,通过“强基工程”,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核心和重点,全面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水平。同时,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全面实行加速折旧政策,此举相当于向企业减税,推动制造业开展广泛的、持续的技术升级改造投资,促进设备更新、扩大投资需求的多种效应。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