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媞:浅谈香港民族论 无底线抗争的催化剂

http://www.CRNTT.com   2016-03-20 00:13:38  


 
  大众主义的别名可是鼎鼎大名的“民粹主义”,而这个概念可以说是社会科学术语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概念之一,这无异于欢迎本土派尽情骑劫,尽情诠释。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展开讨论的。文章形容,“旺角暴乱”的参与者愤怒且恐惧(恐惧政权),“唯有不断地抗争,我们才清楚感受自己存在”,“我们意识到群众正酝酿一股力量,这可能催生更为激烈、代价更高的抗争,我们也仍不清楚,这股力量会将香港带往何方。”“我们相信有意识地反抗,才是香港最后的出路,这是我们身而为人的基本条件。
“意识”出现的频率甚高,却没有被清楚地诉说,正如我们不会怀疑他们有意识地发动“旺角暴乱”,他们却希望我们认为这种“意识”来自群众的群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他们说新一代香港人“天然独”,他们对共产党政权的愤怒普遍存在于公众的“基因”中,因此“与生俱来带有浓厚的单纯香港人身份认同。 他们有意识地抗争,而这种“愤怒”就“成为构建我们心理性格的元素之一,而我们的政治承诺便是“许给香港民族共同体的至善。”

  文章进一步说,“群众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群众,我们甚至不确定身边这群人是不是怀有相同的本土意识……这个群体成员的身份不建立在特定立场的论述,只要“视香港为共同的家园”,就是成员。“群众是我们的伙伴,然而这伙伴关系并不互相制约、折损,我们反而必须要拥有坚实的道德立场,种种动辄诉诸道德却暧昧不清的表述方式,貌似将“本土意识”的内涵变得宽阔而包容,作为“政治意识形态”,本土派用本土意识吸纳群众,却未必能带着群众通往彼岸。

  正如他们说,每项议题引起不同的抗争,而抗争者来自不同群体,他们是靠共同的“情绪”来相互合作,说好听点就是“民粹主义”,要玄一点就是“大众主义”,大众是没有主意的,有主意的人不是冷眼旁观,就是成为运动的发起人,换言之,社运中的大部分人,是被“情绪”而不是被“理念”感召的从众。所以“占中”这类大型群众运动中,发展到后期,生产不出新的“情绪”,只能因过度消耗而草草收场。

  该文的作者对此心知肚明,知道雨伞革命以来,抗争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群众与运动领导之间无止境的挣拗,但是顺著作者的逻辑,“本土意识”繁衍出的“大众主义”,能否为类似的挣拗开出药方?

  回到“香港民族论”,它只是“城邦派”为了打一场“香港建国”的仗,而为“天然独”群众量身定造,是舆论的武器;它和“无底线抗争”这个街头的武器双剑合璧,带领年轻的信徒们走向疯狂,他们狂欢、渴望流血、憧憬死亡,他们想成为本土威权的“英烈”。

  我们谈民族大义,对方也谈民族大义,但双方对民族的想象不同,我们应该如果用新的方式讲故事,而不是将香港青年越推越远?

  笔者大胆预言,本土派真正的危机将在9月当选立法会议员后,达到高潮,议会抗争手法的交替使用,将造成混乱,人心若乱,则局面不保。而在那之前,本土派没有退路,必须再发动一场亡命狂欢,否则不能让各路人马尽情表演。只是,香港政府、香港警察、香港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