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丁仁方:应注意两岸文化的趋异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5-11-17 00:10:16  


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国际暨两岸交流处国际长、国际学院院长丁仁方(中评社 赵宇鹏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中评社报道组)日前,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国际暨两岸交流处国际长、国际学院院长丁仁方在“中华文化复兴论坛”上表示,从两岸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物质型态、精神信仰、及道德价值等层面都相当类似。但是,因为台湾地处不同文化体系的边陲,受到了各种强势文化的影响,加上长期与中国大陆分离,所以形成许多与大陆不同的文化形式,造成两岸文化较为广泛的差异。

  丁仁方教授认为两岸文化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台湾文化具有的“普遍性”或“普世性”内涵。他分析,这源自于台湾被日本殖民经验及冷战时期大规模吸收了美国和西方文化。加上之后台湾经历了民主转型过程,从而形成迥异于中国大陆的政治文化及价值体系。丁仁方说:“这点充分反映在台湾民众对自由民主的价值信念,及积极组织参与公民社会的态度等。”台湾接受西方文化除了一些普世价值和政治规范之外,也同样接受西方物质文明及包含其中的若干价值态度,更加深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部分认同“断裂”。

  其次,台湾内部自身的文化融合与创新,造成台湾文化的“在地性”或“地方性”。丁仁方教授以台湾南部极为盛行的王爷信仰为例,解释许多源自于中华文化的元素,到台湾后逐渐发展成不同的形式内涵。他说:“原本在闽南地区是个别王爷分祀,到了台湾却变成多个王爷合祀,王爷的地位更升高为“代天巡守”,宗教性也更强。相对于中国大陆,受到共产党无神论的冲击,传统民间宗教的神祇角色转变成历史人物,两边不同文化发展方向,使得台湾相对于中国大陆的中华文化,更具在地特色,形成非常独特的“次文化”。”丁仁方补充到, 除了中华文化之外,西方一些文化元素到了台湾也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譬如,民主政治法治规范碰到台湾“熟人社会”的特性,形成很独特的“半侍从民主”,也反映台湾政治文化的在地特色。

  最后,台湾文化相对来说具有“多元性”或“多样性”的特质。丁仁方教授介绍说,台湾原本就为包容并蓄的移民社会,在威权体制时期“万山不许一溪奔”,80年代民主化之后,台湾社会文化更朝向多元的型态发展。他说:“有些大陆学者认为多元性是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最大差异,有些并不同意,不过确实台湾社会在80年代之后,逐渐从政治一元主义转向社会多元主义。”此外,丁仁方教授介绍说,在2000年以后,许多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非由官方推动,而是由下而上,包括企业、小区、民间团体自行主导,其推动方向也非基于政治或经济利益考虑,这些都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风貌。

  丁仁方教授总结说,两岸文化形式差异不止以上三点,当前两岸文化交流多强调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固然是有其阶段性拓展交流的必然性,但在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频繁,两岸文化的差异部分将越来越成为双方要进一步融合的局限。台湾民众近年认同中国人的比例降低,政治上的干扰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不过仔细观察台湾近年本土认同的发展趋势,两岸文化的趋异发展应该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值得各界更多的关注。

  (记者 林艶 王永雪 王秀中 徐梦溪 赵宇鹏 杜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