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北京专家:找回属于两岸的国家认同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00:03:39  


 
  在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层面,李登辉、陈水扁和民进党搞“台独”运动和“去中国化”教育,对统独议题和族群矛盾进行政治操弄,使民粹运动与民主运动合流,本土的民粹运动转化为“台独”的政治诉求和社会诉求,青年的国族意识淡薄,社会的“台独”意识增强。“台独”势力的政治操纵影响了民众的政治认同,部分改变了民意。

  因此,今日台湾的认同问题不是简单的“台独”问题,它既有社会现实和技术操作因素,又有历史文化和国际因素,是台湾的历史文化遭遇和悲情受害意识,两蒋时代的仇共、反共宣传,世界大格局下的两岸社会疏离(意识形态、制度差异和两岸的对抗、隔绝),绿营的“台独”实践和政治操作,不满执政者、反体制者的错误归因“五流合一”的结果。

  正本清源:找回属于两岸的国家认同框架

  台湾的统独意识和认同问题出在,把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内涵从国家认同剥离,并将对大中国的国家认同窄化为大陆认同,制造美化的台湾认同与丑化的大陆认同之间的价值冲突和对立。与此同时,竭尽所能地使台湾意识异化、扭曲、转化成“台独”意识。

  要解决统独意识的异化问题和“台独”问题,必须认清本质和问题,进行价值观和认同的再造。首先要改变岛内民众对大陆的错误印象、观念和意识,使其认识到台湾的发展和未来前途系于大陆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此基础上,厘清、明确中国国家认同的内涵,重新塑造正确的国家认同,回到包含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内涵的三位一体的国家认同。要改变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历史文化教育的拨乱反正是必要条件。

  国家认同的强化还要进行两岸整合,建构共同价值(高鹏:“须重新审视台湾统独民意——从岛内学界民意策略研究谈起”,《中国评论》2014年9月号),建立多元包容的共同价值观和大中国国家认同。大中国国家认同是包括大陆制度体系和台湾制度体系在内的两岸制度体系和认同,两种制度体系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性、敌对性关系,而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指向未来的、共同形塑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大中国。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属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是可以共享的,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是动力而不是压力,是长久的而不是权宜的,是两岸共同的未来和希望。

  今后两岸的统一也不是简单的大陆吃掉台湾,更不能理解成专制、落后、不民主统一民主、自由,大陆也是民主、自由、人权的,而且可以预期,这些会做得越来越好。两个社会其实并无本质差别,两岸的统一将是两种社会制度模式的融合,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台湾不能再“自转”了,也不能围绕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公转”,而应该与大陆结成命运共同体,围绕两岸新的前途、国家的将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寻找出路和光明前景,同转共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