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准确把握影响经济运行的四大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23:52  


十八大以来,政府出台了许多重大的宏观政策,这些政策实际上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目标导向——破局TPP和跨越“中等收入牢笼”。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讯/“新常态”已经成为描绘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阶段性名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从消费、投资等九个方面对新常态的含义进行了论述。理论上讲,根据这九个方面的论述,人们对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特点将会有一个清晰认识。正如会议公告所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再考虑到,近几年中央制定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就业率,在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GDP的调控目标相应地就具有下调要求。初步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7.1%,比去年放慢0.3个百分点。

  一、把握两大宏观政策脉络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文章表示,十八大以来,政府出台了许多重大的宏观政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如果我们跳出过去习惯的短期经济视野,站在整个历史时代的高度来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政策实际上有着两个非常明显的目标导向——破局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和跨越“中等收入牢笼”。

  双管齐下,破局TPP

  一是推动“一带一路”,构建国际经贸博弈中的战略大后方。美国 TPP和TTIP涉及的主要是海洋国家,而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一路”涉及的是海洋国家,“一带”涉及的主要是内陆国家。全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来说可以形成国际经贸博弈中的战略大后方,对沿途国家来说则有利于促进其经济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列车而较快发展,同时还能够发挥出双方经济结构互补优势,因而是一件互利互赢的事情。再加上推动相关国家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大对相关国家的国际援助,其结果就是,虽然“一带一路”提出时间迟于TPP,但是实际进展却明显快于后者。由于“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广阔,涉及经济总量巨大,丝毫不亚于TPP,一旦建成,将基本破解TPP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加速人民币国际进程,增强自身国际金融的博弈能力。从历史上看,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金融,存在着巨大风险。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力量都较为薄弱,难以对抗全球热钱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旦出现急剧波动,发展中国家往往躺着都能中枪。正因为如此,过去中国在金融开放的问题上就不得不持有谨慎态度,并因此在较大程度上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今天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实力也在世界上罕见对手,这就为中国对外打开金融大门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较大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就不能受制于人,而需要拥有自身的强大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快金融对外开发,加速人民币走出去,就成为一个必然之举。近几年,中国通过与诸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扩大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快速提高。这些年来,中国推出上海自贸区建设,加快了金融市场化改革,在较大程度上都是为加速人民币国际进程这一战略目标服务。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中国还主导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在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银行和海上丝绸之路银行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