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常态下应树立提高发展质量导向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09:11: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世锦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讯/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为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和经济形势、树立提高发展质量导向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符合发展规律

  人民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世锦文章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基本平稳,略有回落。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大不一样。一种观点较为消极,主要理由是三季度增长速度降至7.3%,为近些年来的新低。这种观点着眼于增长速度,由此形成的判断就不太乐观,甚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疑虑甚多。但如果换个角度,着眼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判断就会大不相同。

  中国经济已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国际上看,二战后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在内的一批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长速度回落,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这一现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其原因从供给角度看,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接近完成,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趋于稳定或下降,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等;从需求角度看,则是大多数工业品的历史需求峰值相继出现。中国经济增长与这些经济体具有较强相似性。据测算,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已接近或达到上面提到的增长回落水平。事实上,前几年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已达到这个拐点,增长速度率先出现调整。近一个时期总体增长速度放缓,表明中国已进入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

  增长速度的这种放缓,是经济规律使然。能够在11000国际元而不是较低收入水平上出现增速回落,是中国跨越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较为充分利用工业化阶段增长潜力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经济发展成功的标志。近年来中国逐步调低增长指标,是主观决策顺应客观规律的表现。但有人不太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还想重回以往的高增长轨道。然而,当潜在增长率下降后,人为推高是推不上去的;即使推上去,很快还会下来,而且要付出很大代价。

  尽管中国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从国际范围看仍位居前列。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虽然增速下调,但增量更大。与2000年相比,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扩大5倍左右,那时增长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新增量约为1000亿元,而现在则达到5000亿—6000亿元。即使增速有所回落,每年的新增量也远大于以往,相当于目前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而且还在逐步扩大。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能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那种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当成“衰落”甚至“崩盘”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如果能够实现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平稳转换,我们既定的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翻番、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有保障的。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总量的位置还可能前移,特别是人均收入水平有望进入高收入社会行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会站在更高、更为有利的起点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