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宏观调控为什么应从激励转向降温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08 10:01:36 |
房地产泡沫背后的经济系统“高烧病”,需要中医智慧来诊断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系统最大病症是体力过度透支的“高烧病”。从系统辩证的中医式思维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可以发现房地产泡沫就像一个长在生命体上的赘瘤一样,是生命机能失调的结果,不是生命系统出问题的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除了市场机制决定的一般因素之外,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过度配置下,导致的中国经济系统的“高烧病”。自2002年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房地产业、重化工产业、城镇化等,均属于对政府配置资源依赖度很高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特性与中国特有的强政府相结合,促成2002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 自2009年以来,土地财政收益形成的内驱动力,GDP主义导向的绩效考核形成的外部驱动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中国非常看重买房置地的传统文化力量相结合,使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的特性。 在政府过度干预下,经济系统的“高烧病”是当今中国经济系统最大的病症。从2009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开始衰减的背景下,中央启动的4万亿投资所诱发和激活的政府投资的冲动,从此使中国经济越来越走向了政府投资拉动的畸形增长。脱离市场配置资源轨道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地方政府借中央的城镇化战略东风,通过政府负债的方式进行城镇化扩张。城镇化扩张带动房地产发展,又形成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产业膨胀的动力。城镇化、房地产与重化工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投资的不断膨胀。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力越来越偏离市场,政府配置资源的力量不断膨胀。这样一种动力畸形的经济增长,成为一种“体力透支”的增长,即透支环境、透支能源、透支未来的增长,使整个中国经济处在一种超出体力支撑的“高烧病”之中。 当今中国经济的系统危机,与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在古典市场理论的指导下,政府过度无为导致市场自身调节失灵的危机,所以危机之后美国走向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改革道路。而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恰恰是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失灵。当前中国经济的“高烧症”,是具有中国式特征的病症,需要中国式方式来诊治。 中国经济“高烧病”的根源是“心火过旺”。中国经济“高烧病”的主要根源,不在市场,而在政府。而政府的“高烧病“,虽然有制度的原因,但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心火过旺症。 心火病的第一症状:自我膨胀的狂妄症。2002年以来,重化工产业、城镇化发展、招商引资、房地产等产业发展,诱致政府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快速膨胀,政府所支配的经济发展资源快速增加,使当今的政府患上了一种严重自我膨胀的“高烧病”。最近几年,各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使用的口号,体现出对市场和经济规律的极度忽视。在增长速度的描述上,许多地方提出了“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等口号;其实这些已经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变成了许多地方政府雄心勃勃落地的施政战略和对策,变成了人定胜天的“劈山造城”、“填海造城”的壮举。 心火病的第二症状:恶性竞争诱发的增长强迫症。既然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如此重要,政府又提出如此雄心勃勃的“大跃进”式发展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由此形成了蔓延全国的、自上而下的以GDP考核论英雄的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中国,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这就是在一整套定量指标绩效考核的体制下,政府之间的竞争强度比市场竞争强度还要大。上级政府把下级政府视为生产GDP、生产税收的一个车间来管理。上级政府下达一系列经济增长的考核指标,精细和严格到月排队、季观摩、年奖罚的程度。在巨大考核指标的压力下,下级政府又把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此形成了全机关招商、不惜代价为招商而招商的情况。在这种自上而下的经济增长指标考核压力下,各级地方政府变成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变成了比企业愿望还强烈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变成了一个凌驾于所辖区域之上的最大的集团企业。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