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新时期工业如何反哺农业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08 10:02:01 |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制约因素与解决策略 文章指出,改革土地政策。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中国目前依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政策,农民享有土地的经营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有着一定优势的,农民拥有了土地经营权,这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与此同时,这种基本的土地政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把土地的使用经营权出让给农民,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但集体所有权却又是出于一种不完全权利的尴尬境地,例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集体往往并没有处分权。 此外,这种土地制度也不利于农业发展创造出更大利益,因为按照经济学的效率原则,同样数量的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比分散零散经营能够创造更多财富,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就是将土地经营分散化,不利于规模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而且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转,土地流转现象愈加频繁,但中国并没有相关的完善政策,而农民和集体又缺乏对土地所有权的掌握,因此面对高额的土地出让费用,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必须调整现有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早已经是中国相关研究者的热议话题,有的学者主张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有的建议让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变成终身制。但国家始终没有对土地政策做出重大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土地政策对中国发展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土地承包制或是把土地所有权下放给农民,或是实行完全经营权制,都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较为稳妥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途径应该是对当前的土地政策进行适当的改革。对于农村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来解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明确划分农民承包土地和村集体用地的确权,将农民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权,然后将其以集体资产的方式,通过现代化的运营手段进行分配和经营,而农民则转化为股东参与集体经济运营,获取收入的分红。 对于保证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权益问题,除了资金补偿外,还可以通过征求农民意见,多种途径对其权益进行维护,例如可以以农民土地承包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以城镇产权住房来置换农民宅基地等等。虽然这些措施不足以避免当前土地制度的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道路减少阻力。 完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要顺利实现土地政策的改革,还需要完善目前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目前中国的农业组织形式还较为零散,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性的组织,现有的农业组织形式主要体现为“专业大户与农户”和“企业与农户”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农民自身进行组织、经营和管理,受益者也为农民自身,但这种组织缺乏更为专业的运作,缺少长久的稳定性;而后者有着较为专业的运作组织,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但却常常不能保障农户的权益,因此要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寻求更为合理的合作方式。 从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来看,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农业资源的效用,应该建立更为科学专业化的农业运作组织。在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上,我们可以借鉴江苏康博村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该村通过与波司登等公司合作建立农业专业运作公司,引导农民参与综合型的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通过生产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来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模式是对原有两种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完善。这种“企业公司+综合型农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既保证了农村产业运作的专业化,使其适应市场需求,与此同时综合型的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也能较为有效的保障农民的权益。 农村劳动力就业。随着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但近年来却常常曝出城市用工荒的新闻,具体表现在正当城市用人之际,很多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往往招聘不到员工。从国家的各种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是在递减的,而且每年的减少人数将近1000万,这说明城市中存在的农民工并不少,但同时却出现用工荒的问题,这表明中国在反哺农村以及农村就业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