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思辨之宗大道之源:易经四大思维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4-05-29 13:37:06  


  中评社北京5月29日讯/中华文化有着多重内涵。在丰厚广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最具活性、最富启示意义的,当属古人观察世事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行事方法。这是蕴含于文化深层的精妙所在,跨领域、无国界、贯古今。鉴赏这些传统智慧,识辨其中的优长和缺失,于今人实当有所裨益。

   产生于殷末周初的《易经》,形成于民族心智开始定型的时代,它以特定方式凝结起华夏民族成长阶段的时代精神,构建了自己风格鲜明的思想体系,其深层理念对后来诸子百家认识世界带来了视角和方法上的引导,因而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即使在数千年后的今日,中华民族的群体思维方式、思维特征,依然闪烁着《易经》智慧的光辉。

系统思维

  在对世界万物的归纳和反映上,《易经》采用了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是由若干不同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即是将纷繁事物从结构和功能上归为统一整体看待的方法。

  《易经》首先选用八卦作为系统化工具。代表相反属性的两种符号——“–”“—”三个一组为一卦,组合而成的八个基本图形合称为八卦。八卦中的每一卦都是一个独立系统。借助八卦认知万物,为系统思维的运用创设了前提。其次,《易经》的作者把八卦按上下方位相互叠加,得到六十四卦,并用这一卦画系统来比附说明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这一认知体系的建构表现出了更为鲜明的系统化思维模式。另外,《易经》在推演解说中将人、家庭、家族、国家、天下乃至天地宇宙等作为具有所属关系的系统进行认知,这一纵向互含的系统链进一步展现了系统的普遍性,强化了人们的系统思维。

  《易经》的系统思维对中华民族后来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殷末的五行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系统性的整理,由散状形态演化成了具备相互制衡关系的严密系统。兵家将战争的组织策划看作一个动态系统,医学将人及人的内脏器官视作具有各自运行规律的系统,人们也认可了由天地人组成的宏观大系统,“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受到广泛认可。

  这种系统思维要求把组成系统的多项要素作为整体来看待,因而中国思想史上形成了看重整体的思想原则。《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儒家认为《春秋》“大一统”,法家主张“尊于一”,宋明时强调理、气一元论。虽然各派理论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表现了对整体观的推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整体高于个体的价值观;中国人在生活细节上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顾忌,有“舍车保帅”的“一盘棋”思想;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受弘扬,这都源于系统观、整体观对民族思维的影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民族文化中的系统思维也为我们当今深化改革提供了理性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