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http://www.CRNTT.com   2014-05-29 08:26:52  


 
  近年来支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基础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国家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长期持续大量投资产生的累积性效应,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江海联运网络的形成,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相对静态的区域发展格局,使得要素资源在不同属性的区域间的快速流动成为可能,大大缩短了不同地区间的时空距离,从而为重塑区域发展的格局,特别是推动区域间的发展联动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东中西发展战略和各类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联动化,进一步增加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联动效率,并和其他的国家发展战略,包括推进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东西双向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等紧密结合,就成为中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新选择。长江经济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上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区域战略选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开始重视不同地区间的联动效应及整体性特征。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意义

  文章分析,首先,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动。通过长江水道和业已贯通的沪汉蓉沿江高速铁路网,联动东中西三大发展区域,构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长江流域9省2市,是一个典型的横贯中国大陆的雁行发展形态,从人均产出比较来看,东部长三角苏浙沪地区,人均产出已经达到1.3-1.5万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了发达地区的行列;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和重庆市,人均产出为6-7千美元,和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齐平;西部的贵州云南,人均产出还只有3-4千美元。这种发展水平的梯级形态,如果孤立地看待,会被认为是消极的地区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标志,但如果把它连接成一个整体空间来看,它恰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并因此具有资源要素禀赋和市场多样性的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众所周知,二战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继续繁荣,东亚和东南亚以及其他一些原本处于发展边缘地区,但又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区位条件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较快地发展起来,这和它们之间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以及市场的一体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一切,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在长江经济带内部就能实现,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第二,它将联动长三角、大武汉(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由此撑起三大发展区域的骨架,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长江沿岸城市带。长江经济带的空间范围的界定,从最初长江水道经过的7省2市,拓展到包括浙江和贵州的9省2市,一方面更完整地涵盖地理学意义上的长江流域,同时也更加突出了以三大都市群为主要架构支撑长江经济带的内容重心。

  国家经济带的形成是具有内在的社会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的。如长距离低成本的航运线路和充裕的水资源的存在,容易形成空间上的点轴发展模式,有利于要素和产业集聚,同时降低城市间的运输成本,推动区域与城市间的产业和城市功能分工,以及市场的一体化,形成不同城市和地区间轻重工业和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格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