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如何权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08:26:08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讯/一季度的经济运行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开始面临下行压力,这不仅仅是一季度的事,也不仅仅是今年的事,而是“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要面对的。国务院“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已经明确表达了这个判断。宏观调控的真正考验不在于调控本身,而在于如何摆布宏观政策与经济增长、深化改革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焦建国文章表示, 近来的一些政策解读和政策建议期待政府推出刺激政策,恐有误导之嫌。目前最要紧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恰当的刺激政策会加重经济病态,给未来改革带来麻烦,甚至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

  文章称,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看,经济是在不断波动中运行的,经济周期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历史上不存在“直线型经济”。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是不小的奇迹,但这30多年的增长轨迹也不是一条直线。值得注意的是,这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了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继续维持如此高速增长的基础变了,资源条件、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都难以支撑,按经济规律的要求也该“歇歇”了。眼下看进一步实施刺激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最紧迫的任务是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宏观经济学有很多流派,很多观点。但共识的是,实际GDP的变动趋向主要是由供给一方的要素驱动,长期看,GDP依赖于要素产出的供给上升和技术的提高;短期GDP的波动主要是由需求一方的冲击引发。政府政策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一直有争议。中国30多年高速增长的实际经验是政府不断推出释放经济活力的改革措施,不是因为金融刺激政策或财政刺激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的高速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崛起、私人经济发展和外资引进促进了工商业发展。相反,过度的需求政策主要是投资过热每每给经济带来冲击。改革实践表明,拉动经济增长既不需要财政过多投入,也不需要多印票子,只要政府放开管制。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