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出口增长并非热钱流入所致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8:49:20 |
产业升级取得进展 文章称,毋庸否认,由于去年以来中国决策层没有如同2009年那样向金融市场大规模“开闸放水”,某些局部“钱荒”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存在调用境外关联企业资金为境内企业救急的可能性。但从已知的情况来看,“钱荒”基本上发生在国内部门,而非外向部门,而且基本上分布在投机性强的房地产、金融、矿产资源开发等部门,而非制造业出口部门。因此,调用境外关联企业资金为境内企业救急的资金很少会隐身于贸易渠道。 进一步考察1月份内地与香港贸易,当月贸易额同比下降20.6%。由于香港特区是内地企业通过贸易渠道开展变相资本流动的最便利操作地点,这一变动也表明贸易渠道的变相资本内流没有增长,更可能是减少了。 将1月份出口增长解释为变相资本内流增长,这种说法中还隐藏着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套利资本通过贸易渠道内流,是基于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更好预期,但如果今年1月份乃至去年全年的出口都没有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么乐观,那么中国经济走势应该是差很多,套利资本内流的预期何来? 某些分析人士将1月份中国与韩国、中国台湾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走势不同,列为1月出口增长的疑点。他们认为,中国大陆出口的增长通常都会带动韩国、中国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而且欧美经济复苏带来的进口需求增长会惠及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但1月份韩国出口金额同比下跌0.2%,中国台湾出口金额同比下跌5.31%,越南出口同比下跌10.8%,印度出口增速仅有3.79%,巴西出口仅增长0.38%……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1月份普遍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贬值,本该比本币升值的中国大陆更能促进出口增长。然而,上述“疑点”完全可以得到别的更合理的解释。 韩国和中国台湾1月出口没有与中国大陆出口同步增长,是因为中国大陆产业升级、进口替代取得了进展。中国贸易方式结构中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也显示了这一特点。 同时,韩国去年对华出口增长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因于中日摩擦所带来的替代日货的机会。今年1月,中日贸易复苏,从2013年中日贸易额同比下降5.1%转为今年1月同比增长7.8%,对日出口、自日进口双双回升,这也意味着韩国出口中这部分“中日冲突红利”减少乃至消失。 至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未能与中国大陆出口同步增长,要归因于“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好于大多数竞争对手,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的许多竞争对手被淘汰,自己的产业仍能活下去,这就是“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无论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2009年的次贷危机高峰中,还是在去年以来的新兴市场震荡中,这种效应都非常明显。特别是本币大幅度贬值未必就能促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因为在这些经济体,越是外向部门,越是好企业,其负债结构中外币负债占比越高。因此,本币大幅度贬值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是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资产负债结构顿时恶化,破产风险陡然升高,对于他们的正常生产、出口构成了强烈的干扰。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