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影响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08:54:15  


 
  BIT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文章分析,BIT对中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包括:一是为中国制造业投资美国提供法律保障。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337调查”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而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按照美国《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的规定多次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此次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美方承诺公平对待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赴美投资。根据双边投资协定,今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美国要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理论上来说,这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是一个利好。

  二是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现行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模式,其列出了中国对外资的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行业。此次中美之间达成的一致就是将中国过去的准入后国民待遇延伸至准入前。而负面清单会很清楚地说明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有什么限制。当前,由于技术效率低下和要素市场分割导致的要素配置结构扭曲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可以断定,此次“准入前国民待遇”以及“负面清单”的突破对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使政府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各种要素市场的扭曲,促进制造业相关要素流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吸纳先进技术。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迫在眉睫。进一步放开和调整外商投资领域,有利于吸纳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早在2012年1月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就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此次BIT谈判的结果将进一步鼓励美国制造业企业增加在华投资,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领域。

  BIT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则包括: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使美国企业有先发优势。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核心技术的匮乏和质量控制能力的薄弱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内外伤,中国制造业企业与美国制造业企业在各个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之相抗衡。BIT使美国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制造业高端市场占据先发优势,并通过技术封锁的手段阻止后来者与之竞争,这无疑会加剧中国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洗牌。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本土企业会率先被市场所淘汰。

  二是负面清单给中国产业保护带来挑战。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等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这与中国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由列明“哪些允许”转变为“哪些不允许”。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尚处在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之中,产品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为了产业保护需要列明的禁止项目太多。而美国作为一个高端制造业强国具有强大的研发与创新实力,其已经对制造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有了很强的自适应性,因此更容易列出负面清单。

  三是增加中国企业遭遇法律诉讼的风险。中国制造业企业长期处在国家的鼓励和保护之中,许多制造业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尤其缺乏与国际级制造业企业做生意的经验。美国是世界上法律法规最健全的国家之一,其凭借自身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制定了全球贸易与投资的规则。在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出现大变革的背景下,今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与美国制造业企业打交道时不得不遵循BIT规则。对规则的不熟悉很容易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引进与消化美国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增加遭遇法律诉讼的风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