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10-17 08:23:31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开放。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国际形势与中国比较优势的新变化,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同时倒逼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涉外经济体制存在的三个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隆国强文章表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开放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时期,现行涉外经济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首先,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要求。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是中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现行涉外经济体制尚不适应这种新要求,既不利于引进高端产业活动、高级生产要素,也不适应企业“走出去”整合外部资源,使中国难以充分利用新的战略机遇期。

  其次,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中国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服务业开放不足,管制过度,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税收、通关等政策限制了中国吸引高端制造、地区总部等活动,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中国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的要求。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现行涉外体制缺乏与国内体制的联动,部门协调不力,不利于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能力,不利于提升中国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也不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未来10年,力争在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上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分析,过去30多年,中国充分利用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境转移机遇,快速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不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且成功地消除了制约中国工业化的“外汇缺口”,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从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换,巨大的本土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齐全的产业配套,成为吸引高端产业活动与生产要素的新因素。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发达经济体开展低成本并购以获取先进技术、国际品牌和销售渠道的难得机遇。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使中国从以往的“扩张型”战略机遇期跨入了“升级型”战略机遇期。

  转变发展方式与和平发展,要求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目标从“出口创汇”转向“价值链升级”,战略重点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金融和规则制定领域拓展,战略内容从“引进来”为主转向“双向”开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