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薛理泰:东京正在为军国主义招魂 | |
http://www.CRNTT.com 2013-08-23 09:40:24 |
相关评论: 陈刚:日本对华焦虑与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部分内阁大臣今年携大批政要,在日本二战战败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规模超出往年,安倍首相虽未出席,但也向靖国神社捐赠了祭祀费。日本政要的这些高调活动,自然刺激了中国和韩国敏感的政治神经,再次激起了两国对日本侵略所造成的屈辱历史的集体回忆,引发了中韩官方和民间的强烈抗议。 对于安倍政府来讲,政治权力刚刚在最近举行的上院选举中得到巩固,并没有通过参拜而获取国内人气的强烈政治需求,同时日本急需修复与东亚邻国,尤其是作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的双边关系,为其刚刚复苏的经济继续输液。因此日本政要的参拜举动,并不能从政治、经济的现实利益角度去解读,可能需要从国民心理层面去加以分析。 某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和邻居生活状况的比较。对于日本而言,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仅涉及到国家对本国历史问题的态度,也是这个国家对其两个重要邻国当前态度和感受的现实反映。虽然靖国神社所引起的外交纠纷,早在1970年代后期因二战甲级战犯被列入名录祭祀,就已初现端倪,但总的来讲,整个1980年代,中日关系的良好势头并没有因为靖国神社问题而受到太大影响。 在日本国内,当时由于大多数民众对这个问题关注度不高,政客也没有太大动力去过度炒作和消费这一议题。当时,在满足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方面,右翼政客主要把矛头对准了有可能在经济上赶超的美国,这其中以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说不》反映得最为典型。崛起中的日本,视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和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为民族主义情绪的主要宣泄对象,中国和韩国由于和当时日本的经济差距较大,而没有成为日本国内最吸引眼球的外交议题,相反,在整个1980年代,因为冷战战略需要和经济合作,日本对这两个东亚近邻的态度还相当友好。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政客也就不会反复利用靖国神社问题来赢得选票。 进入1990年代以后,东亚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发展并没有沿着《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中的轨迹超越美国,反而陷入了两个“失去的十年”,经济陷入停滞。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韩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与日本差距日渐缩小。尤其是中国崛起的速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快,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率先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韩的超越引发心理压力 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仅仅过了10年,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就超过了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由于中国年均增长率仍遥遥领先于日本,且“安倍经济学”政策造成了日元大贬,因此短期内中日经济总量的差距仍将进一步扩大,这加深了日本的对华焦虑感。同韩国相比,日本在产业上的优势也在缩小。近年来,韩国三星、现代等品牌的崛起,对日本的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威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