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构建改革的公共参与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2-08 08:57:03  


未来几年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中评社北京2月8日讯/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未来3-5年的改革,对中国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民论坛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文章表示,改革有重大突破,中国就能够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的弹性稳定,进而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但如果改革丧失机遇,经济社会风险将明显加大,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面临利益掣肘

  文章称,利益多元化是改革的成果,也成为改革的约束条件。改革开放之初,在所有人都贫困的情况下,大家利益高度一致,就是要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因此,在单一利益诉求下,改革很容易获得共识,很容易实现全体居民的福利增长。而以自下而上为主的改革推进方式,又使得大部分人参与到改革中,成为改革的受益者。由此形成了改革初期,“人人皆受益”的“帕累托改进”。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释放的发展活力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们的诉求开始发生分化。相同的政策,不太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多元化已经形成,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的影响力在增强,使得一些改革总是有利于他们而不利于其他群体。由此带来了改革的走形变样,也带来了社会对改革的质疑。

  客观地说,新世纪以来,尽管改革在多方面有所进展,但突破性的改革不多,能够奠定未来5-10年发展基础的改革比较少。实践中更多的是所谓的部门改革、行业改革、地方改革,公共“被改革”在不断增加。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下,改革公共参与明显不足,全局性的改革攻坚面临重重阻力。因此,就造成了改革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徘徊阶段,例如:

  有些改革提出来了,但是难以推动,比如,垄断行业的改革,已经提出十几年了,但尚未破题;有些改革方案提出来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突破,比如非公36条和新36条出来几年,但缺乏突破性进展;有些改革在推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扭曲,比如大部门制改革,其实质是行政决策范围内的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分离,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成为简单的合并和增加领导职务;有些改革在实践中走形变样,更甚至,有些改革方案长期无法出台,典型的就是收入分配改革,有媒体报道是国有企业这个利益群体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扮演了掣肘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