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为什么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

http://www.CRNTT.com   2013-01-31 14:15:07  


 
  网络让我们更接近还是远离了自己?

  多数时候,我们是在跟屏幕交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人。熟悉的陌生人取代了熟稔的亲朋好友。

  网络让我们更聪明还是更愚蠢了?一派认为,网上信息的劣质化必然导致我们注意力的退化,“无所用心”的感官浏览网上信息,而少有深度思考和创造行为;另一派强调,是网络让人们掌握了知情权,明了真相。

  肯定的是,网络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心智状态,让人们始终处于“在线(on-line)”状态。所以不再有伟大的著作,不会有诗。所以不再天人合一,远离了大自然(nature)。最终瓦解了农耕文明的和谐幸福感。

  《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凯文.凯利则更加乐观向前,他提出原子是20世纪科学的图标,网络是21世纪的图标。要想领悟复杂事物的本质,需要一种“蜂群思维”,我们的思考是众包的、公布式的,不再有中心——无论是个体中心还是网络中心。比如揭秘一起恐怖事件或某位贪官,需要开动所有的信息挖掘机,分布式解构,还原真相。

  但当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只要是官员必是贪官,只要是专家肯定是砖家,看似较2的言论大家一齐恶搞,在这些习惯性思维主导下,网络一片谩骂恶搞之声。最后自己灰头土脸,都不高兴。

  美化的说法这叫众神狂欢。其实网络延续了现实社会的金字塔关系。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些意见领袖,没有的依然还是没有。众生总是看别人在发表什么观点,总是听别人在聊什么话题,于是转发、转发,再转发。

  你看姚晨做公益,你跟任志强骂房价,你学李开复做自己,你在方韩大战中站队……你的内心是由他们构成的杂拌儿。可你自己呢?

  网络似乎让我们更聪明了。但心智心智,有智无心,更明白了也更不快乐了,聪明难成智慧。

  到底是众愚成智,还是众智成愚?网络让我们更接近还是远离了自己?Think about it。

  少即是多,少但是多。少则得,多则惑。我们肯定是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

  有人说,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个喧嚣的末法时代,人人都看似能讲道理,但言不由衷、言行不一。“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有电视这个东西,孔子也不会拒绝的。”易中天如是说。

  为什么我们今天读老子、孔子,或《易经》、《内经》,觉得说的都对,但一做事就错?因为古人一生研究天象、养生或做人,那是他们的专业,吾道一以贯之。而我们一生心多旁骛,在网络上漂浮,临到做人做事总不地道。

  少即是多,少但是多,古人不贪多但求精。网络海量资讯,我们是更有还是没有了判断力?

  手机还没用熟就换新款,最后还是那几个应用,书还没看完就赶着看名人推荐的书。最终是看不完的书,看了N多微博之后心智并未增长,赶不完的潮流上不完的当……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其实德国建筑大师凡德罗提出的设计哲学和实践,早就被老子说过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色乱目,五音乱耳”;五味令人口爽,却失去本味。少则得,多则惑。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借智慧。

  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居图,可谓人居与山水高度合一。居于山水之间是古人人文的生活理想。例如《富春山居图》中,人与山水,就是隐的关系,人是自然有机的一部分:虽然古画中人物很小,但人却拥有了整座山林。反观现代人,虽寄居在所谓豪宅之内,其实不过是给自己造了或买了一座漂亮的监狱罢了!因为他是与山水隔绝的!

  与自然贯通,方拥有丰富的灵魂。今天的儿童借宫崎骏的眼睛看自然。是啊,如今写书的人比买书的人还多,人们却忘记去读大自然这本书。

  简单就是最大的美德,既是消费观,也是生活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