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一个可能的场景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1:36:01  


 

  企业部门:中国企业部门债务于2010年达到105.4%,超过债务阀值(90%)。如果考虑到企业间盘根错节的债务链,整个部门的杠杆将更加复杂。

  家庭部门:虽然只有28%(2010年),但中国财富的分布高度偏颇,非橄榄型社会的特征表明,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承担了大多数的负债。

  银行体系: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操作中存在的弹性,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数据真实吗?资本够吗?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再探究:第一,大企业和平台可以进行债务滚动和展期;第二,五级分类保持弹性,尽量在关注类贷款中进行堆积(1.45万亿);第三,将贷款转移至影子银行体系,然后买回放投资项,再对应发理财(滚动);第四,代同业或为同业信用证放款,记同业拆放,如此风险权重低,减小风险资产,资本率显高。

  故而,背负巨大潜在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存在虚高的银行,未来行为可能更趋谨慎。

  中国经济要稳住目前的增长速度,短线没有其他选择:就是在基建和地产链条上投放错配的订单,延缓出清的进程。但给过剩产能下短期订单来平滑经济衰退的老路数,此次受到的最大制约来自中国的长期资本回报率及其预期下行,由此引致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将导致资本流出扩大,由此产生的货币收缩效应,会使资金价格上升,这对私人部门的挤出又会加大。从逻辑上看,这样的循环也很难长期维持。

  ■ 以改革和转型应对经济下行

  1994-2002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因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行政权力至少一段时期被限制在一个框架中,不能无序扩张,从而使之后的住房、国企和银行等关键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得以推进。

  过去十年经济结构失衡的加剧,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之前相对合适的边界被极大破坏,公权力扩张失控,地方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几乎掌控着绝大部分驱动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要素,如土地、矿权、税收,市场准入、环保标准等等。因此微观投资回报率可以被轻易改变,使得原来不可行的项目变得可行,信贷和投资得以按照权力的意志而配置。这导致资源的错配、债务的膨胀和产能的过剩达至目前不可持续的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