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2010年海外中国研究十大观点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9:14:29 |
二、中美关系的前景扑朔迷离 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不管有怎样的冲突,中美关系不会从伙伴关系上脱轨。剑桥大学资深研究员斯蒂芬.哈尔珀(Stefan Halper)则认为,中国模式将挑战西方价值观的愿望。他在《北京共识》一书中指出,中美几乎没有建立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会让政治体制更加自由和开放,当然也不会强制性解决台湾问题,但会和西方秩序形成竞争态势。中美之间是生意伙伴,但也是意识形态上的对手。哈尔珀曾经在里根政府、尼逊政府及福特政府时期任高官,对美国决策者的影响力是明显的,他也得到包括基辛格等资深政治家的推介,据说,奥巴马政府正在参考哈尔珀的观点。 新加坡学者戴尚志(Simon Tay)在其著作《后危机时代,亚洲有被美国孤立的危险》中认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亚洲事务有一些好处。亚洲各国有可能向崛起的中国建立新的朝贡体系,“北京共识”将深入人心,“亚洲价值观”或许重新被提起以证明政府强大地位的合理性。如果没有美国这个“牵头合作伙伴”,亚洲各国可能会互相争吵,甚至会发生战争,比如导致诸如南海争端之类的纠纷,引发中日等世仇国家的怒火,或者产生中印之间新的冲突。亚洲不需要在美中之间选择,而是应该与两方面都搭建桥梁。 三、市场经济是否会终结 对于G7扩展到G20,新兴经济体国家认为自己的国际发言权靠实力提升,但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眼中,这是国家资本主义胜利的标志,自由市场经济也许会终结。在《自由市场的终结》一书中,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旗舰,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政府成为经济的主导,沙特、阿联酋、俄罗斯包括其中。目前发生的国际摩擦、竞争甚至冲突,实际上是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后果,比如言论是否自由,社会能否法治,政府权力是否受到约束,都需要深思。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