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中国智造” 面临黄金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09-12-04 11:40:58  


要努力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智造”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讯/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刊载直属报社署名记者文章《资产价格上涨风险值得关注》,观点提及:“正视资产价格上涨风险,应对管理通胀预期,宜未雨绸缪以防患于未然,为此须在政策安排上早作考虑。”此文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发市场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的忧虑。上海证券报发表姜韧文章表示,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复苏拐点确立前,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概率极低,投资者不必杞人忧天,但是随着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增大,明年资产价格上涨诱发经济滞胀压力确实在递增,而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曾在能源危机之后步入滞胀期,极其类似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值得投资者借鉴。

  文章称,1973年处于冷战时期,能源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并不逊于现在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例如:高度依赖能源输入的日本经济可谓是灭顶之灾,输入型通胀压力几乎就是致命的。在能源危机爆发之前,当时世界也因美元购买力贬值因素出现预期西德马克、日元等货币升值的货币投机现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持续攀升,形势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全球经济景象,1965-1973年日经225指数从1020点涨至5350点,表现十分接近2007年之前的A股牛市。能源危机爆发后,输入型通胀对日本经济的压力集中迸发,1973年起日本央行大幅提高“两率”回收流动性遏制通胀,导致日经225指数当年出现暴跌。

  能源危机之后国际油价的骤起骤降令通胀成为数字游戏,1976-1980年期间西方经济因国际油价的频繁涨跌步入一段滞胀期,美股也因此陷入牛皮上粘市,道指长年在700-1000点区间盘整,直至1982年道指才再度突破千点迈上万点征途,但1974-1981年日经225指数却从3350点涨至8000点,随后1981-1982年日经225指数回落至6000点,最后1982-1989年日经225指数从6000点登顶至38900点。

  文章最后表示,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和股市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是人口红利和日本制造,能源危机前的6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代价也是环境问题,但借奥运会和世博会举办的契机,日本经济在能源危机前即规划转型,而能源危机的爆发促使日本经济在70年代加速转型,令日本制造从70年代起真正崛起。未来十年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期,而中国制造也处于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因此当年日本经济在滞胀期崛起的经验值得借鉴。而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真正教训在于需提前规划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关闭是在2033年,因此本世纪20年代将是战略规划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