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以制度性改革 破除发展瓶颈

http://www.CRNTT.com   2009-08-26 10:35:52  


瓶颈不突破,能量就难以充分释放。
  中评社北京8月26日讯/日前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上海表示,央行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文章称,进入8月以来,市场开始反思,在深层结构性矛盾不予化解的情况下,GDP增长未必带动就业增长,市场找不到继续繁荣的支撑。有观点认为,与制造短期泡沫、令中期遭遇更加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与更加深度的“泡沫幻灭”相比,调结构、建立社会保障等长效机制对经济短期刺激的效用有限。

  中国正面临上世纪80年代日本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支撑时的结构性矛盾,谋求“长远”与“眼前”的政策统筹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和彼时的日本存在差异,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领域存在深度扭曲的问题,而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发动新经济引擎的空间。因为这一巨大的改革空间,让中国政府能够有机会,比自民党领导下的日本政府做出更好的“统筹兼顾”,通过启动改革护航中国经济,平稳度过转型的瓶颈期。

  文章认为,在经济技术层面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能效殆尽时,政治经济层面的制度性改革需要走上前台、承担维护市场信心与经济运行稳定的支柱角色。8月份以来的股市持续下跌,有分析认为和中央全会准备推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关,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决定了当前各界最需要的是对政府的信心。现在社会的进步也恰恰需要中国政府破除利益集团的阻碍,大胆推进改革。改革的决心和意志可能将决定着未来多年的中国社会命运。

  中国当前的难题,是找不到经济可以平稳转型的制度性利好支撑。但是中国政府完全有足够的空间,启动民间投资和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而且在短期内就可以见效,让中国不用依靠制造资产泡沫,顺利度过眼前的困难期。在民间投资领域,应该尽快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平等准入(消费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开放上明显步伐太慢)。金融服务业是集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中国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消费需求完全可以支撑一个更大规模的、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的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

  而且,经济周期震荡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高度、过度集中在国有金融体系,非常不利于既有的“上层建筑体系”的求稳目标。此外,在电力、电信、航空、铁路等国有垄断领域的“网络基础设施”环节,出于国家对通讯、航空等国家战略性安全的要求,保持(非盈利型的)国有公司经营制度,并不排斥“非网络环节”的民营模式和对民间资本开放。

  文章指出,在收入分配和促进消费领域,短期内效果明显而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就是在农民土地收益环节的重新分配上。现在一些地区已经在试点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后,通过“招拍挂”得到的土地收益和农民“对半分配”,大大扭转了过去对农民土地征用补偿过低而导致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这一试点方法,有必要尽快通过法规予以完善化、制度化在全国推广,以化解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深层次矛盾,促稳定、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