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信贷井喷 潜伏五大经济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09-07-02 10:15:20  


 
  文章分析,在当前急需以内需替代外需的形势下,通过扩大内需来积极吸纳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优胜劣汰,这是我们政策的初衷。目前,经济回暖迹象明显,但主要是由政府项目的财政投入与地方的配套资金推动,而不是一种来自于消费需求拉动的内生性增长。 

  目前,由于存在需求减少、投资增长过快和生产制造业迅速复苏等,中国将可能会出现产能相对过剩现象。而最终产品的需求不足和信心不振,是目前私人部门投资疲软和开工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主要不是由于信贷方面的制约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好市场需求疲软问题,包括订单缺乏等实际问题,而不是如何让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因此,仅靠银行信贷的大量投入,还不足以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增长和居民消费的复苏。鉴于此,我们不能太过于寄希望于经济刺激的短期效应,而是要持续、耐心地等待经济的回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贷投放过多更容易推动各地的重复建设,盲目上马项目,甚至会使“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死灰复燃。因为,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与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机制与利益上目标不一致,短期的利益驱动就会扭曲产业领域的信贷政策和市场信号,大规模的资源错配风险就会上升,扭曲的信号和资源配置将会保护落后产能,这样就很难达到产业整合和升级的目标。 

  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的过度融资问题。通过政府背景的大项目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和稳定信心固然重要,但政府过度干预的负面影响较大和后遗症也较多。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国政府已开始考虑让政府的干预逐步、有序退出市场,政府救助的企业资金和股权在经济稳定后也逐步归位。在每次危机中,中国是加强了政府干预,且政府干预的退出机制一直未能有效建立。对银行信贷来说,地方政府的信誉和还款能力一直是个问题,而银行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通常处在劣势,难以按照客观的放贷标准和常规的风险控制进行管理,日后也往往可能会造成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 

  最后,信贷过度投放还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的后果。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转化为实体经济危机,实体经济的复苏尚需时日。从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和信贷刺激是目前治疗危机的唯一有效药方,是药都有三分毒。但是,我们仍然要考虑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一些后遗症,并及早做好准备。 

  文章最后说,当前,经济随着去库存化的持续发展,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也大为减轻。在实际需求仍然疲弱以及可持续的扩张性宏观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将进入货币过剩、财政刺激、低物价和低利率长期共存局面,考虑到产能过剩可能会带来企业扩张意愿下降,大量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但又要寻找机会的社会资金,将转战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由此会造成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泡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