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深度揭底:美国五大投行盛衰记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1:34:50  


 
   
   (9) 
   
  在高盛旗下的全球阿尔法基金,量化交易模型主要关注六个方面的参数:盈余水平(earnings quality),当前定价(valuation),盈利程度(profitability),股价变化趋势(momentum),分析师看法(analyst sentiment)以及管理层影响(management impact)。在这几个指标上建立起来的交易系统能够根据当前的股价水平,给出买进或者卖空的信号。很多量化基金的模型都与此类似,加上广泛采用高频交易,贡献了市场相当部分的交易量。 
   
  我们曾经在这类量化基金年景好的时候--也就是07年8月之前--有一次电话会议中询问过,既然基金的表现如此稳定,为什么自从三四年前以来一直就对所有投资人关闭,不再接收新的资金进来。得到的回答是由于交易对象主要是罗素2000指数(Russell 2000)相对应的中小股,由于股票流动性(liquidity)的限制,不可能把基金的规模放大很多倍,而且根据内部的虚拟交易模型验证,如果管理资产规模比现今扩大仅仅一倍,那么交易手续费就会蚕食掉大部分盈利。可见这样的高频交易模型(high frequency program trading)里,价差套利被压缩到了多小的程度。为了加大套利空间,快速有效的一条路就是加大杠杆。 
   
  前文提到的博格基金的杠杆只有200%,也就是做多100%同时做空100%,相比其它大基金这实在不能算是很高。高桥旗下的统计机遇基金在8月之前,做多用了369%的净资产,做空用了365%,总计734%。艾鸠耳旗下的绝对回报基金,做多991%,做空1079%,总计杠杆率达到2070%,也就是说每100万元的净资产,艾鸠耳拿来向主要经纪的券商融资买入991万元的股票,同时再卖空1079万元。 
   
  这样可观的杠杆率之下,回报又有多高呢?在07年前六个月,艾鸠耳绝对回报基金净收4.3%,而高桥损失了-4.3%。 
   
  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机会,这就是绝大多数量化市场中性基金的现状。 
   
  8月13日雷曼兄弟公司分析师马修罗斯曼在电话会议中提到,在月初发生的量化基金同时大规模亏损,如果按照他们自己的模型,那应该是10000年才有一次的事件。别家投行的分析报告里也首次提及了相当于25倍西格玛(sigma)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几率。 
   
  夸张啊。 
   
  在统计学里,西格玛衡量了正常状态下偶然事件发生的几率。偏离平均值正负一倍的西格玛之间的发生几率大概是67%,两倍就上升到了95%,也就是说,二十次里只会发生一次偏离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可能;如果再继续扩大到三倍,这样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几率只有0.3%,也就是说,三百次里大概会有一次。如果是六倍的西格玛,那么有99.99996%的可能不会发生,以天计,相当于2500000天里只有一次。 
   
  这样极小概率事件,在8月初已经连续发生了3次,在3天的时间里,大多数严格按照既定交易模型执行的量化基金,平均跌去了-15到-20%。直觉告诉我们,如果模型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可是现实里市场上实实在在的发生了,那么模型和市场之间,只能有一个是对的。这只能是市场。市场,永远是对的。 
   
  无论哪家基金,采用的模型如何的高深莫测,它们之间有很多特征是相同的,不论交易的对象是股票也好,可转换期权也好,归根结底,对于基本面观测的指标大抵上就那么些,如果将这些指标作为参数写到交易模型里去,那么考虑到这些量化基金的规模,和它们广泛应用的高杠杆交易率,对于那些最能引起注意的股票来说,每一支身上集中的资本规模,是相当惊人的。这就是所谓的集中风险(concentration risk)。 
   
  在所有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里,单向做多的基金资产总额大约有一万两千亿美元,但是这部分基金杠杆用的少;相对应的,采用多空策略的基金总额大约是两千亿美元,可是这些基金广泛采用平均四到六倍的杠杆,所以使用的实际资金总量也有一万亿之巨,加在一起,保守来算,大约有两万亿美元的资金总量。八月初的头两周,那些被这些基金集中拥有的股票,跌幅远远超过了那些相对冷门的股票。同时,越是使用杠杆多的基金,跌的越惨。 
   
  全面否定那些交易模型,大概也是不合适的,在常规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交易模型给基金经理带来了持续稳定的现金回报。可是做这行的都是人中龙凤,英雄所见略同,想到的点子全都一样,赚钱的股票也都是殊途同归。问题来了,当绝大多数人步调一致一起赚钱的时候,是谁在赔钱?反过来说,当这种一荣俱荣的情形成为潮流以后,接下来是不是就会一损俱损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