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大学在培养“失业大军”?

http://www.CRNTT.com   2013-06-05 12:07:3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社会热点议题
  中评社北京6月5日讯/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699万,但就业堪忧,不少人甚至将之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40求职者共居一室,只为离北京更近”这样的极端案例也屡有曝出。

  其实自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起,大学生就业难几乎年年有,已经成为了一个持续十年的话题。有人认为正是失败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这支“失业大军”,果真如此吗?

  ■ 大学并不附带工作,失业率与经济情况关系更大

  一旦大学成为普及型教育,就不再是“十年寒窗苦读”的奖励,更不会附带工作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学像是一种奖励:意味着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拼搏数年,终于迈入理想的学府,意味着可以在大都市立足;成为“社会精英”;让付出的时间、财力和父母的期望得到回报。

  但从大学扩招开始和包办分配结束起,这种观念就该扫进垃圾堆了。大学绝非对寒窗苦读的奖励,让人可以在其中虚度,进入大学不意味着考试结束了,相反却代表真正的竞争开始了。而认为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观念更是错的离谱,在全球都是如此,由于没有经验和缺少技能,大学生和青年人在各国都是失业的“主力”。据美联社2012年的一篇报道,2011年,美国2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中,有占全部毕业生53.6%,即150万人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根据对联合国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失业青年人数约2.9亿,这个数字占全球青年总数的25%,几乎和美国人口相当。

  下滑的经济和畸形的经济结构给大学生就业关键一击

  事实上,相对于中国经济较快的增速,不少经济放缓的发达国家所面临大学生就业问题还要更严峻。相对于大学普及率很高的很多欧洲国家,中国所谓的“最难就业季”对应的失业数字只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中国的软肋在于畸形的经济结构,定位于“世界工厂”,本身就意味着要给就业定位于“坐办公室”的大学生一记闭门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