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女骑警,橘生淮北为枳

http://www.CRNTT.com   2013-05-30 11:09:27  


 
  今天在北美的城市街头仍能看到骑警,但和欧洲一样,其文化意义已经大于实际意义。尽管有“节能环保”、“高可见度”等理由支撑骑警的保留,但这些理由更像是“骑警文化”爱好者找来的托词。实际上,每当市政经费紧张时,骑警队伍就被拿来“开刀”。

  中国能舶来骑警的形式,却无法舶来支撑骑警的历史文化骑警对于中国,是舶来品。但底蕴是舶不来的。古代中国与欧洲不同,国家强力机器是成建制的军队,作战并不以灵活机动为特长。在秦大一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武士文化,当然也就没有“骑士文化”。

  治安方面,中国的百姓被编户齐民,居住集中,缺乏滋生“骑警”的土壤。

  ■ 骑警在中国,更多是长官意志的体现

  骑警在中国确是一种“形象工程”

  有人在中国的城市走了一圈之后,感叹“为什么中国的城市都有一座‘亚洲最大喷泉’或者‘亚洲最大的摩天轮’”。实际上,建大喷泉、拓大广场、修大马路、盖大高楼……,是中国城市普遍在搞的“形象工程”。而且“形象工程”不限于建筑——骑警被引入中国后,不选孔武有力的男队员,而使用清一色高挑漂亮非警察专业的女队员,且招聘条件为未婚、23周岁以下等,已经决定了其城市“花瓶”的定位。

  无论中外,恐怕一座城市多多少少都会有“形象工程”,欧洲的城市也建喷泉,纽约的骑警队很大程度上就是纽约的“形象工程”。但“形象工程”是单纯的体现城市形象,还是同时也体现城市管理者的形象,两者是有区别的。

  “形象工程”如果是单纯体现城市的形象,那么会有一些特征。比如,它该是量力而行的,而不该是无度的,不能一搞就是“亚洲最大”。比如,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被废止,近年有人去欧洲旅游,就发现欧洲城市的喷泉不怎么喷水了,因为那里正爆发财政危机。根本上,“形象工程”的上马、运行、废止都属于公共决策,应由大家说了算。

  而如果“形象工程”的上马是城市管理者拍脑袋决定的,对其的反对出现“×××在台上的时候不敢提,现在他下台了终于捅破窗户纸了”,那么这个“形象工程”就是城市管理者意志的体现,也代表了城市管理者的形象——如看到洛阳的大喷泉,就想起孙善武;看到大连的女骑警,就想起薄熙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