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杨显惠:不愿再描述苦难

http://www.CRNTT.com   2012-06-02 09:44:42  


《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纪事》的作者杨显惠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讯/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夹边沟记事》的作者,这些作品真实地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动人心魄又引人深思……

  时代周报日前登载文章“杨显惠:不愿再描述苦难 下次写知青生涯”:

  即便是凭借《甘南纪事》获得小说大奖,杨显惠在华语文学传媒奖的颁奖礼上依然保留观察者的习惯:他随身携带单反相机,不停地抓拍会场上的瞬间。不少作家们围过来向他致意,他不太适应,碰完杯后总低声问身边的人:“这是谁?那一位是谁?”大部分时间,他总是埋头按快门。

  作家马原亦举着酒杯过来祝贺。“杨老,您知道他是谁吗?”旁边的人问他。

  “不知道。”杨显惠有些迟疑,“我在作家圈里来往的人真的不多。”对方愣了愣,笑着说:“看来,不认识其他作家的作家,才是好作家。”

  饥荒主题已经完成

  《甘南纪事》共16万字,比之前的《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薄了不少。从2006年春天开始,连续五年,杨显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驻扎甘南藏区,住在藏民的牛毛帐房和沓板房,记录了近10万字的采访笔记,数千张照片。全书用12个故事讲述了甘南的风土人情故事,是他之前在《上海文学》杂志上连载了一年的同名作品。

  1946年生于甘肃,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经历过当农工、售货员、教师等。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加入天津作协,杨显惠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根始终是在甘肃。每年写作间隙,他总要离开天津回兰州小住。“我写的是那个地方的事情,我的根在那儿。”写完《甘南纪事》上半部,杨显惠回到兰州休息,决定今年冬天将下半部完成。

  此前的作品《夹边沟记事》直指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通过近20个故事,揭开一段尘封50年的历史。近3000名“右派分子”在夹边沟劳改农场,经历三年饥荒,最后活下来的只有600人。命运三部曲的另一部《定西孤儿院纪事》亦重述三年饥荒的故事。灾难的三年过去,当时定西紧急成立孤儿院,收留了五六百个孤儿。即便是当事人杳如大海捞针,杨显惠还是顽固地做着这件事,一次又一次走在采访的路上。当受访者向杨显惠谈起当年的饥荒和灾难,再冷静地叙述,最后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甘南纪事》的写作比之前轻松很多。饥荒主题我已经完成,我想该创作一些轻松的主题,我不愿再描述苦难。采访中积攒了很多照片,也有过出摄影集的想法,那该是在写作完成后的事了。”在甘南呆的时间很长,杨显惠仍然不太习惯当地的饮食,“但是好多了,那边饮食跟汉人的已经很像。”杨显惠说话语速很慢,每个问题细细想一想才回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