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没有终点的冲突,巴以悲剧何时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5:30:06  


 
  巴以冲突人道主义反思录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在被以军团团围住的加沙城里,一位巴勒斯坦母亲泪流满面,而此时的城外,以色列和哈马斯激烈的交战枪炮声震耳欲聋。“求求世界给我们发点慈悲吧,孩子究竟有什么错,竟然要炸平他们的房屋?” 

  这位母亲正用人类最朴素的言语,向世人控诉着降临到加沙城及整个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近几年来,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灾难,如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缅甸风灾、非洲旱灾引发的饥荒,以及因内乱而沦为失败国家引发的国内人道主义危机,均得到国际社会的及时援助和人道主义干预。然而,自上周以色列对加沙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起,截至1月5日晚,战争已持续整整12天,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却一直未得到缓解迹象,战争影响区域断水、断电、缺粮、缺医少药、公共卫生恶劣,无辜的巴勒斯坦人处在死亡、悲痛、惊恐、窒息和绝望中。 

  孩子是无辜的 

  孩子是战争的牺牲品,所有现有的人道主义干预和救助理论都把妇女儿童的安全放在最重要位置。 

  翻开历史和宗教经书,以色列民族充斥着孩子蒙难的世代冤仇。4000多年前,亚伯拉罕引领着其子民进入了闪米特人居住的迦南,创造了以色列第一个辉煌时期。后来,亚伯拉罕的子民追寻着红海彼岸的肥沃土地,来到了埃及法老的领地繁衍生息。然而,法老惮于不断强盛的以色列人终于伸出毒手,不仅把犹太人降为奴隶,还发一道密令居然要杀死所有刚出生的犹太男婴。这恐怕是经书中所载的第一次针对儿童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到罗马统治的希律王时代,随着耶稣在伯利恒的诞生,因统治者惧怕以色列人出现先知或弥赛亚,深居耶路撒冷王宫的大希律王下了一道命令:杀死所有伯利恒2岁以下的男婴。这是旧约经书中所载的第二次针对儿童的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接下来,犹太人开始了人类罕有的历时1800年的全球流亡生活,经历了数代欧洲列强的污辱,尤其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疯狂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包括犹太妇女儿童。 

  二战结束后,以色列怀着近5000年不灭的犹太复国主义梦想,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纷纷回到巴勒斯坦,联合国于1947年底通过了“以巴分治”的第181号决议,以色列于次年宣布建国。从那一刻起,从国际法的意义上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冲突就具备了“两国交战”的国际法形态,尽管巴勒斯坦至今也还没有能从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的图纸上建立起巴勒斯坦国。 

  当巴勒斯坦激进武装派别的人体炸弹和爆炸装置在以色列中小学生校车上爆炸炸死犹太儿童的时候,当恐怖袭击一次次在以色列人的舞厅、人行道、商店旁发生,炸死以色列平民时,国际社会都对这这些不人道行径予以痛斥。 

  由于以色列迅速在沙漠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国力强盛,阿拉伯激进势力的轮番恐怖袭击幷未在以色列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但这幷不是说恐怖袭击不强不烈,而是以色列本身强大的社会机制具备了应对能力。 

  因此,当沙龙抡起拳头“点杀”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头目兰提西时,国际社会幷未掀起反对以色列的浪潮。而当电视画面一遍又一遍播放以色列军警流泪拖着在加沙居住了数十年的以色列定居者撤离加沙时,全球人在这种“痛苦公关”中感受到以色列人“土地换和平”的诚意和决心。 

  然而,和平是短暂的。在双方的报复与反报复中,无辜的儿童深受冲突之害,他们带着对立仇恨的创伤,闻着血腥味在绝望中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新一轮儿童蒙难又从此拉开。 

  所有战争都是非人道的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大选前夕曾到访以色列。他说,假如火箭弹在其女儿安睡的房屋中爆炸,成年人一定会作出一切可以选择的回应痛击残害儿童的敌人。 

  但是,自2008年12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协议结束之后,哈马斯射来的近千枚火箭弹只是散落在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的飞地上,而以色列于27日实施的第一波导弹轰炸却把一家四胞胎姐妹炸死,当孩子们血肉模糊尸体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引起了全球人的震惊。 

  此时的奥巴马面色凝重,他说:“此时,美国只有一个总统。”他的确只有等到1月20日才能成为美国的正式总统,他的中东政策才能亮牌。但不管怎样,孩子们在流血,奥巴马不能沉默不语,不论他是当选总统还是在任总统。 

  以色列斥责哈马斯用妇女儿童作为人肉盾牌,而哈马斯则斥责以色列滥杀平民,发誓圣战到底。战争的升级使更多人死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