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吴学明答中评:“与病毒共存”不适用于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22-02-09 00:09:14  


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9日电(记者 梁帆)近期香港疫情严峻,源头不明个案增幅惊人,情况岌岌可危。自农历除夕至今,单日新增确诊数量屡创新高。据卫生署公布,2月8日本港新增625宗确诊,还有898人确诊者源头不明。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部分人产生“与病毒共存”的想法是由于抗疫意识的逐渐松懈和开始轻视病毒的威力,并未顾及香港社会与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

  随着第五波疫情发展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关于“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的争辩再度延烧,甚至出现撕裂状态。对此吴学明指出,“与病毒共存”的想法不太理智,未顾及各个群体以及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部分人产生“与病毒共存”的想法是由于抗疫意识逐渐松懈和开始轻视病毒的威力。他表示,虽然目前感染者中轻症患者占大多数,但变种病毒Omicorn尚未完全轻症化,加上现时香港仅八成人口完成首剂疫苗接种,其接种率堪忧。若病毒大规模扩散,即表示一百多万人有机会出现重症及死亡,届时将对香港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加速香港医疗体系的崩溃,亦对经济民生造成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反之“动态清零”是国家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吴学明称,在近两年的疫情阴霾下,粤港两地难以达成恢复正常通关的决定,港人进入内地除了要有核酸检测报告外,还须在指定地点隔离检疫14天及家居隔离7天。两年来封关对香港金融业、旅游服务业、运输与物流业等各行各业皆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两地青年交流、实习、就业及创业的进程严重受阻,某些已经参加了大湾区创业计划的人士更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困境。从正面角度思考,封关是对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韧性的考验。两年来,市民见证着香港在抗疫防疫工作上的进步、政策措施上的不断优化、社会凝聚力逐渐增强以及“云经济”的急速发展。

  “近日第五波疫情确诊个案数目激增,然而源头不明个案占大比数才是最让广大市民忧心的地方。”吴学明说,香港政府要加强个案追踪、污水追踪方面的工作,快速识别感染源头,及时采取有效的围堵措施,切断传播链才能重拾民心。我认为香港政府应该进一步检视现有的检测策略、增加病毒检测能力、收紧社交距离措施、收紧公众地方群组聚集的限制和将更多有机会造成疫情扩散的处所纳入《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的规管范围。此外,政府亦要加强检视“安心出行”的自动追踪和强制采集数据方面的难题,思考扩大“安心出行”适用范围,强制市民在进入超市、商场或搭乘交通工具时强制要求扫描“安心出行”的可行性,以全面追踪个案源头,加强疫情防控。

  吴学明强调,香港应该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并达到常态化效果,亦要多参考内地防疫预警、疫情追踪、风险控制的经验,实施严谨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疫政策,尽力遏制第五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争取早日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