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多路径助港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1-01 00:05:16  


 
  第二,以平等理念营造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社会氛围。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下,以平等理念提升国家认同应是香港青少年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内地给予香港青年在内地的特殊政策,让香港青年享受“特权”,短期来看确实有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前往内地工作就业之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将香港青年凌驾于内地居民之上,忽视双方同为中国公民的平等性,人为地制造香港与内地的对立,造成香港青年“高人一等”之假象,无助于双方相互之间平等的交流,无助于增强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特殊政策以及“特权”,显然忽视了香港青年作为中国公民的本质属性,实际上违反了权利义务的平等性、一致性以及公平原则,最终祇会导致香港地区与内地的失衡。以求学为例,香港学生应与内地学生平等地申请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奖学金(无须另行制定《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参加各类课程和活动以及入住条件类似的宿舍,加强两地学生的相互瞭解,增进友谊,让彼此成为日后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同时,应给予香港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机会,激发他们投身内地建设的热情,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总之,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与其出台特殊政策措施,倒不如取消香港青年的特殊身份,给予香港青年与内地居民同等的权利义务,一视同仁。

  第三,深化跨境教育合作。随着香港居民移居大湾区内地城市,因教育资源无法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而进行跨境服务,因此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香港居民对内地生活便捷度的认同。依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针对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应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

  第四,深化跨境医疗合作。一方面,放宽医疗行业准入条件。大湾区的医疗合作,首先体现为实现医疗人员的自由流通与医疗机构的融合。医疗人员与机构是完善医疗服务的核心要素,根据CEPA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相关规定,私人执业医务人员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内地执业,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可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内地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2012年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便是粤港医疗合作的成功先例。2018年年初,粤港澳三地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就粤港澳三地26个合作项目交换了签约文本,这其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医师联盟”项目,这为未来三地医师资格互认打下了基础。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安排上,现阶段重点为两地规则与标准的对接,可探索广东省政府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授权方式,珠三角九市公立医院聘请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香港执业医师,在传染病病理与治疗、重症医学等领域首先展开合作突破研究;还可试行香港执业医师直接取得内地相同行医资格证书的政策;最后,在优化香港医疗机构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资格审批方面,可通过简化前置审批程序或设置“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的方式便于香港先进医疗产业进入大湾区。构建90分钟“生活圈”到90分钟“健康圈”,为在内地居住或生活的港澳青年提供多样化的就医方式,旨在满足其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医疗模式的认证和接轨与个人健康数据共享不断优化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就医方式与体验。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2018-2019年报,香港人口将由2018年的740万增至2043年的822万,香港正面临因人口增长与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亦需面对香港外溢的医疗健康需求挑战。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