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新时代中日关系应克障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20-10-23 00:01:02  


  中评社北京10月23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给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带来瞩目的剧烈变动,刚刚成为连续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忽然因病提前辞职,将内阁交付予其在任时的官房长官菅义伟,菅义伟上台后的中日关系将发生什么变化?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否会有什么改变?这些问题都是中日两国和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我们认为,虽然中日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复杂的历史遗留争议,但两国始终是地缘上的邻居,要构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就应共同努力,克服障碍前行,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搁置历史争议,管控分歧,使其不成主要干扰两国关系的因素。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存在很复杂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这是两国绕不过去的“坎”,也是两国人民对对方态度上的“结”,一点点走偏就可能引发情绪上的对立和非好感。例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刚刚退下来一个月就两次参拜靖国神社,事后还通过社交媒体声称此举是向日本亡故的英灵表达崇敬之意。此举即刻就在中国的媒体舆论上发酵,遭到了不少中国网民的批评,给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构建添加了负面的杂音。另外,中日之间的“岛争”和海洋问题也是日本媒体长时间密集报道的问题。事实上,钓鱼岛是个很小的无人岛,其本身在中国和日本的实际国家利益中处在什么位置是个微妙的问题,它在当前更多涉及了主权的尊严。我们认为,如若要展望未来,不使中日关系在未来交恶甚至再度倒退,双方就都要非常谨慎、精准认知和管控历史认识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不应刻意突出,让它们成为干扰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这些争议在新时代的中日外交中被有意搁置,是个聪明的做法。

  第二,中日人文交流失衡存在误解需要注意。

  不仅是中日,国际上也有不少数据机构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来,中国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几乎每年都在上升,但日本民众对华情绪消极,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国较多持负面态度。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流行,日本对中国的负面声音也在增加。我们注意到,日前参加中评智库举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研讨会的几位日本嘉宾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日国民好感度互有温差的事实,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大国化,导致日本自卑的情绪以及反感情绪越来越强烈;二是两国民众了解彼此国家的渠道不对称。据分析,多数日本人都通过电视节目来认识中国,而中国年轻人则更多通过手机、实地旅游、社交网站和其他互联网信息来了解日本。所以,多数中国人看到的是日本的实际社会,而日本人则是通过媒体印象,双方对彼此的认知和目前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