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汪毅夫:国语和文学的结合

http://www.CRNTT.com   2019-04-13 00:02:29  


 
  国语和文学再次“闪婚”,在美丽的台湾。

  光复初期(1945-1948),台湾国语运动的成绩促成了台湾国语文学的成长。

  我在《语言的转换与文学的进程——关于台湾现代文学的一种解说》(2002.6.9)和《魏建功等“语文学术专家”与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2002.9.15)里指出:

  1.胡适所记所忆1916-1920年间“以白话文代替文言”的情形并不曾发生于当时的台湾。日据当局在台湾的学校和报刊强制推行的不是“以白话文代替文言”,而是用日语代替汉语。在台湾,“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始倡乃在1920年以后,它在台湾光复以前只是部分地得到部分台湾现代作家的响应。基于“保持汉文于一线”(叶荣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史》)的理念,部分台湾现代作家学习和使用文言的活动不曾稍怠,文言一直是台湾现代作家的主要写作用语之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乃是在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在胡适1916年曾经预计的“三十年”届满之期才得“几乎完全成功”。

  2.从作家的写作用语看,台湾现代文学的全程乃是“一个文学或语言上的工具去替换另一个工具”(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即语言转换的过程。由此研判,台湾现代文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从黄朝琴《汉文改革论》、黄呈聪《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发表、《台湾民报》创刊的1923年至《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台南新报》、《台湾新民报》之汉文栏、汉文版被废止的1937年为第一阶段。在此一阶段里,文言作为传统的写作用语,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和普及;由于大陆文学革命的影响和黄朝琴等人的介绍和提倡,国语(白话)也成为部分台湾作家的写作用语;另有部分作家已养成用日语写作的能力,“能够写日文的固是济济多士”(叶荣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

  b.从1937年到1945年,日据当局全面取缔台湾报刊和台湾学校的汉文版面和汉文教学,用国语(白话)写作的台湾作家基本上失去了发表作品的空间,用文言写作的台湾作家却由于日据当局并未取缔诗社而有乘隙活动的余地。文言和日语是此一阶段台湾作家的主要选项。

  c.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随着国语运动的推展,台湾民众的国语普及率大幅提升,学校的教材、坊间的书报奉命改用国语。用日语写作的台湾作家几乎都暂停写作、努力学习国语,文言作品的作者和读者也一时失却热情,国语(白话)终于取代文言、取代日语成为台湾作家的主要写作用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