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与台湾

http://www.CRNTT.com   2019-01-26 00:03:25  


 
  第二,“台独史观”的确立。“台独史观”林林总总,但是,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同心圆理论”。

  何为“同心圆理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兼任台湾“教育部”顾问室顾问的杜正胜认为“在国民党进行的全面中国化教育中,中国文明被塑造成世界上最高成就的文明,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等与人格成长有关的知识,都以中国为主体,官方严格控制;而有关台湾的部分,则被限制在最小的篇幅内,甚至被全面禁止。在养成国家公民的中小学,台湾人读不到有系统的台湾史,也不知道自己有文学、艺术,台湾人甚至被教育去鄙视自己的信仰文化。他们瞭解中国甚至比中国人还深入,但对台湾却一无所知;台湾人丧失其历史记忆,也丧失自我认同。”这种历史教育,违反了历史的真相。他感叹台湾“国不成国”,希望历史教育能结合现实政治的需要,即在建立“台湾国家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历史,以取代国民党政府以前提倡的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民族主义。

  于是他提出了“同心圆历史课程架构”:“第一圈是乡土史(县市或北、中、西、南、东地区),第二圈是台湾史(或含闽粤东南沿海),第三圈是中国史,第四圈是亚洲史,第五圈是世界史。”这种同心圆历史课程在教育阶段分配上,“小学中低年级历史教育的重心放在第一圈,高小一、二圈,国中二、三圈,高中二、三、四圈,大学三、四、五圈。”从学术目的来看,杜正胜所谓“同心圆理论”的基本架构,而其中心问题是如何立足台湾,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

  台湾著名的政治学者张亚中对此理论有深刻的评论:“同心圆理论”的脉络逻辑是,从地理的立场与框架来写历史,把台湾放在东亚或世界的角度,而不是放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角度来书写台湾历史。一般而言,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官方书写架构下的作品,其主要的政治目的,在于建构民族与国家认同,它是打造国家与民族认同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作为。从此,伴随着“同心圆理论”,台湾青年开始接受一个新的史观。杜正胜是这样界定他的史观的:“我要提出三点:一是我们决不能忘记台湾还有原住民的历史,二是不能忽略海商或海盗与台湾的关系,三是自西元1600年以后,台湾历史必须放在东亚之局势之中,被殖民的角度思考。”(杜正胜,《走过关键十年》,台北:麦田出版,2000年,170页)很清楚了,杜正胜是从“殖民史观”来讲述台湾的历史。与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一样,为了赋予独立的正当性,他们的历史也是从原住民开始,以彰显这个地方原来是个“似无主地”,然后再讲述殖民政权的进入,最后完成了切断与殖民国的关系,走向独立建国。⑧

  必须指出,“同心圆理论”最大的危害在于,通过民进党政府的实际运用,已经以此为基准改变了台湾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性质。台湾青年现在从小就接触整套的“台独史观”教育了。长此下去,两岸同胞的史观会出现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巨大差距,台湾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因为被“台独史观”洗脑,无法认知历史真相,与大陆史观处在不可调和的冲突思维当中,如此,两岸关系就必然处在动荡不安、永无宁日的境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