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中惯例行为解读

http://www.CRNTT.com   2018-11-11 00:20:28  


 
  二、必然趋势还是昙花一现?

  处理两岸关系中的行政性惯例行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缓和两岸敌对关系和寻求政治共识的一项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利用经贸交往,谋求意识形态趋同的一条必经之路。所以,即便在当前,两岸关系中具有实质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大多还是一些两岸政府的行政行为。

  当北京和台北在政治主张上存在分歧而各不相让时,双方都常常试图通过某种官方行政方式来向对方施压,以迫使对方来接受自己的期望。但单一的行政施压似乎越来越难以呈现出明显的效果,因为当双方进入到敏感利益区域时,外交妥协的成本往往会很高,议题越敏感,成本也会越高。这就使得行政性惯例行为的边际成本递增,双边关系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两岸在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分歧却没有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在这一领域,两岸一直都是按照民间交往中的社会经济惯例来运作的。直到现在,许多台湾的中产阶级都承认,ECFA的条例几乎全部是按照国际经济一体化单边关税优惠(PTAs)形式来拟定的,按照国际惯例,两岸ECFA的签署会给台湾带来巨大商机和经济增长;之后的服贸协定的内容也完全可能拟成另一个PTA。而在社会文化领域,两岸科教文体方面的交流活动不断,双边也都尽可能地给予对方一定的便利和友善。这种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同样也存在成本,但由于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的可重复性,使得在某一惯例方式下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运作,随着两岸经贸和社会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反复运作的惯例行为就逐步形成了行为规模,而在规模条件下,行为的边际成本会随着行为方式的增加而递减。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边际成本递增的行政性惯例行为难以突破收益的瓶颈,另一方面,边际成本递减的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却可以给双边带来可预期的递增收益。所以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会比行政性惯例行为更具有效率。更进一步,根据市场的自然选择规律,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行政性惯例行为向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社会经济性惯例带来的共同“情理”

  尽管在理论上的确可以得出社会经济性惯例行为更为有效的结论,但在实际的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却会遇到与理论“背离”的情况。比较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台湾的泛政治化现象。无论大陆对台湾做出何种举动,台湾的部分媒体和民进党名嘴都会设法给其扣上一顶政治帽子。如果大陆的行为显示其强硬态度或秀了下肌肉,那就会从“情”字入手,突出大陆对台湾的冷酷与无情;反之大陆的行为如果展示了对台湾的友好或优惠,那就立刻换了副讲“理”的嘴脸,貌似在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实际上往往会先偷换一下概念,再根据臆想来编造某个骇人听闻的鬼故事,突出大陆“施恩后的阴谋”气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