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林启彦语中评:中学要教基本历史 非政治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5-11 00:12:36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启彦
  中评社香港5月11日电(记者 黄博宁)香港新高中学制下,修读中国历史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据报今年全港7万多参加会考的学生中,报考中国历史科目的不足7000人,该科面临“亡科”危险。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启彦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新课改以后,学生除了必须科目外,选修的科目由原来的4、5门下降为2、3门,文科生为了实用喜欢选择会计、经济等科目,边缘化了中国历史科。此外,通识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其中涉及历史的部份也不专门用历史老师教,也是学生中国历史程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从回归时约一半考生选择中国历史,到现在选择人数10%上下,林启彦研判,中国历史科确实面临“无疾而终”的结果。他表示,过去英国人在的时候,虽然不鼓励学生多瞭解中国,也没有积极对课程进行干预,反而回归自后教育局主观上希望建立学生的国民观、公民观,又不愿意用传统方法“硬销”,便采用通识教育的方法,把历史、政治、国情等多门课程杂糅在一起,成了通识教育。

  他指出,通识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常出现学经济的老师去教历史的部份,有时拿报纸上的文章分析,便算是上课,导致学生的水平下降,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讨论历史,不能瞭解历史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新课改之后,原来学生除了中文、英文、数学之外,还需要选择4到5门课程,现在则是中英数以及通识教育外,只需要选择1到2门课程,中国历史被选择的机会自然减少了很多。

  他表示,原来选择多的时候,理科生也会选修中国历史;现在四门必考科目之外,只需要选择一到两门,即使是文科生,也觉得会计、经济,甚至地理都比历史实用,所以历史越来越被边缘化。

  “除非来一次彻底的检讨,否则中学教育成问题,中学是要教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而非政治化。”林启彦认为,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数学和通识的必考行都可以再商榷,如文科生高中阶段不必非选择数学,反而可以多选几门文科科目,最后虽然不一定参加会考,但到底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