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和衰退

http://www.CRNTT.com   2016-01-28 08:04:16  


经济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还来自于基础层面的结构变化。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2015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很多人对中国经济下行趋势表示担忧,有人甚至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作对比。认为中国即将爆发金融危机。还有的人担忧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改革会导致严重的失业问题。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文章分析,那么,究竟会不会发生失业和经济衰退呢?

  经济减速与人口老龄化与迁徙放缓有关

  文章称,如果单纯从数据看,比GDP增速下行更难看的数据还有不少,如粗钢产量负增长,铁路货运量、外贸增速负增长,就连全年发电量都减少了。为何这些数据如此之差但经济增速却下降不多?答案就是经济早已在转型路上了。比如,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早就超过制造业。

  经济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还来自于基础层面的结构变化。如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性的变化。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但从2012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至2015年共减少了1300万劳动年龄人口。

  不仅如此,农业转移人口也开始减少,从2010年当年新增1200多万农民工,到如今零增长(从2014年三季度末至2015年同期),仅仅过了5年时间。人口老龄化会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减慢经济增速。如劳动力减少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最终拖累投资和出口;中青年劳动力同时又是大类商品消费主力,其数量的减少会影响到轿车和住房消费。

  但在另一方面,在传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新型消费,如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养老保健等比重快速上升,也拉动了这些领域的投资和生产。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转型还比较顺利。

  经济衰退和大失业都不可能

  文章表示,自2008年经济出现回落以来,经济下行已经持续8年,但为何没有出现失业问题?原因是新兴产业大多属于轻资产行业,而出现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大多属于重资产行业,即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等),前者投资规模小,员工需求大,后者则相反。所以,尽管这些年投资增速一直在回落,但就业市场总体还是需略大于供。当然,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连年减少也有关。

  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时,中国的出口企业也深受其害,大量农民工失业。因此,当初提出"保八"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保就业。当时GDP增速提升一个百分点,大概只能解决80万左右的人就业。如今,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160万以上人的就业,这就是经济转型的结果。

  有人会拿中国的官方公布的登记失业率说事,说这个数据不靠谱,低估了中国的实际失业率。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来证明中国失业率是很低的。更何况目前劳动人口数量已经连续四年减少,累计约1300多万人。且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意愿率也在下降。

  2016年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不解决,稳增长的成本会越来越大。不少人担心改革动作过大会导致经济大滑坡,或者导致大量失业问题。

  对于第一个担忧,要认识到中国有两大优势,一是潜在增长率优势,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和可以投资的地方还很多。

  研究过去25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国、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发生过一次经济衰退,是否是因为潜在增长率因素尚不清楚。或许国内市场比较大,有腾挪空间。或许是市场开放度不够。

  二是政府调配资源的优势,即中国政府拥有的资产规模是最大的,可以通过优化资产和增加负债来避免经济失速。不能单纯比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还应该计算债务占政府的资产规模比重。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为何中国政府的信用那么高,各大商业银行都争先给国企贷款?为何美国的商业银行都比较保守,宁可破产也不愿给企业贷款呢?其实比较一下各个政府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就不言自明了。中国政府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就有120多万亿,如果再加上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那就更大了。
 


【 第1页 第2页 】